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i >> 卫立煌 >> 正文

 

抗日名将-卫立煌

2万多人,粉碎了日军突破晋西北防线的企图,再次挫败了侵华日军的锐气。1938年2月,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指挥山西境内的全部中央军阻击日军。

经过对抗战形势的认真分析后,卫立煌发现:日军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而中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日军最有效的打击手段,为此,中国军队应主动阻击日军由北南下的师团,以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中条山脉及敌后作战。1938年2月17日,他指挥所部在太行山一带进行了继忻口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与日军恶战了10天,始终寸土不让,直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后才率主力部队向中条山转移。

  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同年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年9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任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持,携手抗日,在中条山等战役中均表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应有的民族大义与军事奇才,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高度赞扬他对华北保卫战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1941年10月初,因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被更换为「中国通」冈村宁次大将,日军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河进犯郑州,守备空虚的郑州陷落敌手。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战略重镇,不可丢弃,于是便亲自率领部队于10月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硬是将郑州从大军压境的日军手中夺了回来。

  1942年1月中旬,在卫立煌率部的坚决阻击下,中原重镇洛阳的形势暂时得以稳定,而他却因「亲共」之嫌,被蒋介石革去了二级上将军衔并免去河南省主席职务,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当他乘车离开洛阳长官司令部前往火车站途经市区时,沿街群众都自发设置香案来为这位因战功显赫而遭削去兵权的抗日虎将饯行。

  挥师滇西

  1943年7月,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失利,滇西大片国土沦陷于侵华日军之手,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信道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卫立煌又被再度起用——蒋介石任命他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赴云南接替陈诚,全权指挥由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两支野战部队及相关支持部队共2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展滇西抗战,以扭转国内抗日战场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卫立煌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从昆明附近推进到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屯,以便就近了解前线敌情并指挥部队。非但如此,他还命令下属各集团军及各军、师、团都依法效仿,将司令部或指挥所逐次前移,既减少通讯联络的障碍,又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指挥作战。

  与此同时,卫立煌还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从印度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教官,按照实战需要指导部队开展大规模的战前训练,厉兵秣马地部署对日作战。除对滇西远征军30个师的官兵进行美式训练外,他还恳请美军为中国军队培训了500多名军医,在每一个作战师都配备了野战医院,并请了大批美国军医随军服务。此外,他还命令部队反复进行战前的渡江演练,以至于远征军在后来强渡水流湍急的怒江过程中,只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身亡,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军事奇迹。

  卫立煌认真分析敌情后,制定了严密的反攻作战方案。1944年5月11日拂晓,卫立煌向第54军下达了「强渡怒江、向驻守滇西的日军实施反攻」的命令,54军将士使用橡皮艇、竹筏、汽油桶等渡江工具,分几路从惠通桥、三江口、攀枝花、粟柴坝、双虹等渡口同时大举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进攻,揭开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

  激战腾、龙

  由于日军第56师团在松山、龙陵、腾冲、平戛等重要据点部署了重兵及坚固工事,中国远征军在进击这些据点时付出了沉痛代价,也大大减缓了向前推进的速度。其间,卫立煌将军多次深入前线阵地察看敌情,与所属各部抗日将领们认真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6月23日,卫立煌电令担任右翼的第20集团军在空军的协作下,向驻守腾冲城内的日军发起进击,第53军旋即渡过龙川江,分东、北两路直趋腾冲坝子,向腾冲城外的宝凤山、蜚凤山、飞凤山、来凤山四大日军坚强阵地发起进攻,经过近一个月的分头围攻,相继拔除了日军在城外四凤山上设置的外围阵地,将腾冲守敌全部压缩到不足3平方公里的城内。8月2日,第20集团军以4个师的优势兵力向腾冲城发起攻击,通过飞机大炮轮番集中轰击和组织工兵掘壕爆破,于8月中旬将日军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墙防线全部攻破,远征军随即突入城中与日军巷战。经过历时一个月的激烈巷战,远征军终于于9月14日拔除日军在腾冲城东北角的最后一个暗堡,歼灭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及其所辖的3000多名日军,成功收复了有「极边第一城」美誉的腾冲县城。

 主峰海拔2267米、由20多个大小山头组成松山,东临怒江,西连龙陵,山高谷深,地形险绝,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塞,被西方记者称作「东方直布罗陀」,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主力3000余人在这里修筑了一个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扼要坚守。中国远征军担任左翼的第11集团军第71军主力万余名将士,自6月1日起从正面仰攻松山,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强攻却始终无法攻陷,攻山任务最终落到了由卫立煌直接指挥的第8军身上。从7月5日起,第8军通过采用炮兵集注轰击软化敌阵、步兵波浪式冲锋推进策略,逐个攻克了松山前沿阵地,并于8月初围攻松山主峰,但因日军工事过于坚固,在多次使用飞机重炮集中轰击和组织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只得改用坑道作业,从日军碉堡下方150米处开凿两条直达山顶的爆破隧道,填塞3吨TNT炸药,于8月20日上午同时引爆,摧毁了日军建造在松山主峰上的坚固工事,随即又居高临下荡平了松山主峰后侧的马鹿塘、黄土坡、黄家水井等处日军阵地,歼灭日军1200余人,于9月7日成功收复松山,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信道。

  东通保山、北接腾冲、南控芒市的龙陵县城,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左、右两翼部队分别克复松山和腾冲后,乘胜西进,在龙陵城外会合并夺取了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到龙陵的公路交通。10月29日,卫立煌下达了总攻龙陵的命令,集中10个师的强大兵力向龙陵城区发起总攻,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歼灭日军10640人,于11月3日夺回龙陵。

  芒畹荡敌

  克复腾冲、松山、龙陵之后,远征军1945年元旦逼近畹町国门。1945年1月3日,卫立煌令中国远征军中路主力沿滇缅公路向畹町外围守敌发起进攻,经过反复争夺,于同月19日攻克畹町东北屏障黑山门,20日攻入畹町街,歼灭据守畹町一带的日军第56师团余部5000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卫立煌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抗日名将-卫立煌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