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是中国人民军队早期的杰出将领,是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和共产主义的卓越战士。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邓小平同志称赞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党我军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韦拔群,原名秉乾,壮族。1894年2月6日出生于东兰州武篆哨整休石(今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耳闻目睹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养成了同情贫苦农民、好抱不平、敢想敢做的品质和性格。1908年,14岁时考入东兰县高等小学就读,开始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和濡染,萌芽了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1911年,为了追求新的知识,他离开家乡独自前往宜山县(今宜州市)考进省立庆远中学。当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韦拔群十分崇敬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和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向往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但是,校方对学生思想控制很严,韦拔群对此十分不满。后来,他又反对校方强令学生捐资给校长送礼祝寿,被学校扣上“不尊重师长”的罪名开除学籍。后经人介绍,进入广西省立桂林法政学堂就读,希望学到知识,以造福社会。可是学校所教所学的全是为官之道,根本不提孙中山提出的新政良策,这使他极为愤慨,于1914年愤然退学,回到东兰。
回乡不久,韦拔群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便说服家人,变卖耕田,筹集路费,前往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游历、考察,寻求革命真理。在游历、考察中,他亲身体会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成了时代的潮流。
1915年12月,窃国大盗袁世凯改元称帝,掀起复辟逆流。韦拔群愤慨万千,于次年春再次变卖家产,购买武器弹药,在武篆招募100多名有志青年,前往贵州,参加讨袁护国战争,编入黔军熊克诚旅,任新兵连副。期间他率部袭松坎、夺綦江,身先士卒,果断指挥,部属对他心悦诚服。后因反对兵痞出身的连长打骂虐待士兵而被扣上“买动军心,图谋不轨”的罪名,遭到降职、撤职以致被捕入狱。由于广大士兵强烈抗争,一些正义的上层军官觉得他为人忠良,千里投军,报国志大,将他保释出狱,并保送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不少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而且和一些爱国青年军官争相传阅俄国十月革命传单、书报,并秘密展开讨论,很快接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从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黔军驻重庆的张毅军部当参谋。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列主义传入了中国。韦拔群与其他进步青年军官,秘密研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写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传单在军中散发。又以“愤不平”的化名,把《新青年》杂志寄赠东兰县高等小学和各区学校的师生传阅,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东兰传播。不久,韦拔群的革命活动遭到军方追查,他不得不离开旧军队,到上海、广州考察,寻访仰慕多年的孙中山先生。1920年10月,他在广州参加了孙中山、廖仲恺支持的以驱逐陆荣廷为宗旨的“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的革命活动。1921年8月,他跟随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省长的马君武从广州回到南宁。马君武见韦拔群是一个刚直不阿、热血有为的青年,先后委任他为南丹、东兰县知事,但他看到当时广西的政权已被广东军阀陈炯明所篡夺,全省一片腐败混乱局面,谢绝了马君武的任命,而和“改造广西同志会”成员梁烈亚等在邕宁县组建农民武装组织,同封建团总作斗争。
同年9月16日,外出多年的韦拔群返回家乡东兰县,他首先联络了陈新图(陈伯民)、黄大权、牙苏民等一批进步青年,向他们陈述了外出多年的见闻和回乡闹革命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是年秋天,他在武篆秘密组织了革命同盟“改造东兰同志会”,并任会长。确定“同志会”的宗旨是反对军阀,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土豪劣绅,改造东兰的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他与“同志会”成员打着“广西不得了”和“实行社会革命”的旗子到武篆街头宣传,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
12月,韦拔群在武篆召开国民大会,决定团结一致,抵制强加在人民头上的苛捐。接着,会同陈伯民以人民代表身份到百色与旧桂系军阀旅长刘日福交涉,要求减免东兰人民的沉重捐税,刘日福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