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宁2 >> 正文

 

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宁

  开设了20多年的大学语文课,到强调增强人文素质的21世纪,居然开设不下去了。有些高校的文科生一年级要必修数学,但理科生原有的大学语文课,却连选修都从计划中删除了。是理科生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了吗?理科的老师们说,实验报告上的错别字和病句依然不少,一种数理现象,仍然很少有人描述得准确清楚。老师们迫切希望有一门课程来提高理科生的语文水平。但是教务处的老师反映:大学语文已经变成一门没有多少人欢迎的课程,开成必修,大家敷衍了事;开成选修,恐怕要被冷落!

  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摆在中文系的老师面前:放弃大学语文?高等学校的人文素养提高从哪里起步?坚持大学语文?怎样挽回它的声誉,让刚进校的大学生喜欢它又认真对待它?

  既然应试教育、文理分科的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清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的语文修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为什么以往的大学语文会如此失败?是学生们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够了,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即使将来文理分科完全取消了,大学就不需要再开设一门针对文理各个专业的、具有通识性质的高等语文课程了吗?

  调查,看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学过大学语文的毕业生说:不是不想学大学语文,可是一上来,语文确实是语文,但没有大学味。高考背语文,考完对语文,上了大学还是这一套,腻死了。刚入学的学生说:要学,想学,就看老师怎么教。

  这些反映告诉我们,大学语文的问题,首先是课程的准确定位问题。大学语文是一门给中学语文补课的课程吗?学生们的回答已经说明,过去大学语文的失败,就是把这门课定位为给中学补课的课,一门高中四年级语文。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还是辅导补课,没有进入高等学校的新鲜感、跨度感,“腻死了”三个字,多么中肯的批评!

  要什么样的大学语文?我们的认识是:这是文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要让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进校就懂得,一个大学生比中学生不止是进一个门出一个门的简单问题,而是在本质上的跨越,首先是人文修养上的跨越,从此后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灿烂文化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自觉——不同于被迫,有修养——不同于掌握一星半点的知识皮毛,中国人——不可数典忘祖,对英文比对中文还感兴趣,英语追求四六级,中文只要四六分。大学语文就是走向大学的第一课,它应当是大学高级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也必须是一个与中学语文完全不同的亮点。

  要达到这个水准,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感觉——20岁左右的青年是讨厌说教的,他们首先跟着感觉走,走顺了,他们才会做严肃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会凝固在深心。我们要的是这种思考,为了这种思考,我们先要给他们充足的感觉。如果描述这种感觉,那应当是:让他们感到惊喜——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样丰富!感到有意思——听不够,再听一点才好!感到“脱胎换骨”——自己是大学生了,不同了,学习、做人要有一个飞跃!

  这是一个高水准,但要努力达到。在大学语文已经不再受到重视和喜爱的时候,在重理轻文变成一种无言的时尚,浸透在高校的很多角落的时候,没有更高的目标,不做醒目的成果,不会被真正重视。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决定用新编的《高等语文》教材,因为这套教材是在新的理念下编写的,材料比较丰富,给我们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了,文学院新的领导班子指示:选择讲课效果最好、最善于深入浅出、知识结构较宽的老师来讲。文学院选了7位不同专业的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的教授、副教授集体开课。为了解决第三个问题,我们集体备了4次课,明确了四个问题:

  第一,要给学生脱胎换骨的感觉,材料要精品,观点要严谨。也就是说,不要低估学生的水平,不要讲与中学重复的东西。求深入,但千万不要故弄玄虚;谋浅出,但千万不要肤浅单调。

  第二,高等语文不是中文系各门课程的拼盘,老师在发挥自己的专长时,内容要多元,超越狭窄的专业视点,避开专业领域独特的学术专题,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

  第三,用新知识启发思考,抓住核心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口头讨论、书面讨论,把练习论辩口语和练习概括、品评、抒发感情的书面写作,变成学生表达的需要,彻底改变中学立好框架,命题作文的被动模式,让学生不吐不快,喜欢写,习惯写。

  第四,高等语文是中文专业通向全校一切专业的一条康庄大道。要让文理科的各个专业都了解中文专业——中国人必须进入的一块沃土。不论他们学什么专业,都不会对中文毫不关注、一无所知。一部分优秀的、对中文理解更深入的优秀人才,将要骄傲地成为我们专业的学生。

  我们就这样各自选定了自己的专题,走进了高等语文的课堂。为了避免这门课程过分“文学化”,我选择了《九章算术》这个课题。我的目标是把一个数学史的题目讲成语文课。一上来讲背景,学生们没有十分在意,我说中国早期的数学家大多是“小学”家也就是语文学家兼的,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一直到我讲解几个具体的算式,涉及到许多古人的文化和“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的名源,以及用自然语言的语法表达算法和用数学符号列出算式的对比,他们才兴奋起来。待到我组织“从《九章算术》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与关系。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必要、如何共同发展?”的讨论时,学生们的兴奋达到顶点,许多后排学生为了抢到台前发言,提前跑到前面等待。讨论几乎收不住场。我收到100多份作业——很多是从网上发过来的,看到他们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系方面很多精彩的见解,读到那些年轻人充满幻想的内心世界,我总结了两点:第一,我们必须给学生新知识,忽略间接知识传授而空谈能力是无根的;第二,我们必须选择能引发讨论的课题,用少量的知识点燃自我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没有这一点,单纯的知识灌输再多,也是没有长远效果的。

  在大学语文重新定位以后,经过半年的实践,效果确实已经产生,开设高等语文的必要性已经初步显现,想要阻止这门课的开设已经做不到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决心、有没有力量每一年都这样精心来组织这门课,让它的质量永不下降,让它永远有魅力?我们如何在中文系形成“能开高等语文光荣”的风气,让高等语文成为中文系老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调查和研究,把最适合大学一年级的内容编进教材,真正实现高等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这些,需要我们长期、共同的努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宁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