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间,他为60多万人祛病除疾。他救死扶伤、帮贫济困的事迹被人们争相传诵。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大家庭———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卫生院。“当代神医,华佗再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王布和的卫生院门诊室里挂满了大红的锦旗。这一面面锦旗,绣着患者的肺腑之言,述说着患者的感激之情。他的事迹感动着他身边每一个人。2005年末,王布和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20年间,被王布和挽回的生命已不计其数。“有钱没钱都治病”是王布和一直坚持的原则。
今年29岁的蒙古族姑娘包七月,说起住院3年的经历,她流着泪说:“王大夫,是我的再生父母啊牎‘大夫叔叔’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如果我没有到这里,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大夫,我这辈子就……”“病好了,我要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他……”她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
原来,5年前包七月得了类风湿、心脏病,家里凑了3万元钱找了好多医院治病,就是不见效,后来病情加重手脚都不能动了,瘫痪在床上失去了自理能力。由于母亲去世早,家里70多岁的老父亲照顾她越来越困难,家里人就把她背到王大夫这里,一住就是3年。王布和把她当作女儿来对待,精心的给她治病。现在,她不但离开了轮椅,还能自由行走了。3年里,她没回过一趟家。“是‘大夫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里的患者告诉我们,来王布和这里就诊的,大都是农牧民,他们或是家境贫困,或是四处求医花光积蓄。王布和把患者看作亲人,来到这个卫生院,就像到自己家一样,到亲人身边,不管有没有钱,只要你到这里来,就能看上病。对于生活条件实在困难的,王布和不仅免费提供治疗、食宿,有的还给拿回家的路费。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化肥厂的工人张维琴身患风湿等多种疾病,经王布和3个月的治疗,现已基本痊愈。治病期间张维琴亲眼看到王布和为身无分文的一个孩子细心看病,临走时还给这个孩子带了药和100元的路费。
患上肝硬化的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民族屯嘎查的农民钱铁山经王布和大夫7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从生死边缘线上被拽了回来,并恢复了健康。了解到他家境况的布和大夫不但免除了他的医药费、伙食费,而且给了他回家的路费。为感谢布和大夫的救命之恩,他专程从家乡赶来为布和大夫送来了两只羊,但还是被布和大夫谢绝了。
20多年来,王布和一直坚持“三个”一样:中国患者和国外患者一样,区内患者和区外患者一样,有钱没钱都一样的原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大约有60多万人到他这里治病,80%是贫困的农牧民。
除了为乡亲解除病痛,王布和将援手伸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桥,被乡亲亲切地称为“布和桥”。
王布和不仅为四面八方来求医的患者解除病痛,还将爱心播洒给家乡的各族父老乡亲,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照顾他们。
王布和所在的嘎查有一位残疾五保户叫哈日巴拉,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贫寒,王布和就连续16年主动扶持他,把他当作亲人给他治病,帮他干活。每年开春不但帮着他解决备耕物资还帮着种地,秋天还帮着秋收。几年前,哈日巴拉的母亲和妻子相继去世,也是王布和帮助料理了后事。2002年,王布和拿出1万多元给他盖了砖木结构的两间房,又拉了电、打了井。
王布和为人真诚,只要自己有能力办到的,只要是为了百姓,他就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办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布和就拿出1万余元帮助嘎查上电,结束了嘎查不通电的历史。为了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他还拿出一些资金帮助西哲里木镇的学校维修校舍。1998年,他又拿出3000元彻底翻修学校房舍,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也是王布和慷慨解囊,自筹资金26万元修建了一座新的水泥桥,为嘎查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布和的善举让百姓受益,他的事业发展也带动了一方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通过铁路运输,运送患者及其家属来找王布和治病的一年就近5万人,这对铁路部门来说,增加了一笔收入。另外,大量的流动人口促进了嘎查流通业和旅店业的发展。村民巴特尔是嘎查的农牧户,以往的收入就靠农牧业,随着来找王布和看病的患者增多,他家开起了小旅店和小商店,收入也是一个劲地长,现在他家的住房有由来的3间变成了9间,一年除了农牧业的收入,靠经营小旅店、小商店就能达到万元。巴特尔介绍说,全嘎查有30户人家,借王布和的光,有一半的户都经营起了小旅店,收入都不少。
有一种眼泪是热泪、是激动的泪,在它夺眶涌出的时候是甜在心里的……王布和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流下热泪的人。他用他的行动、精湛的医术、火一样的情感感动着人们。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朴实的人、这位成为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候选人——内蒙古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