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今年以来,由于两岸重大政治新闻比较多,所以有些经贸变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蔡英文声称台湾经济现在是20年来最好,被民众广泛报以嘘声后,两岸经贸与她的新南向有哪些变化值得注意?
6月20日,台“经济部”投审会统计报告出炉,今年1-5月外国投资(不含大陆)台湾1395笔,比去年同期增长10.71%。投资金额为27.9亿美元,较去年减少15.83%。金额减少的主因是去年5月有一项荷兰商注资美光半导体的大型增资案17.6亿美元,比基期较高。台湾“外商直接投资”(FDI)近几年大多维持在每年50亿美元上下的低迷状态,所以今年前五月的投资金额大致维持这个规模。2016年由于两项大型并购案,FDI冲破百亿,这是比较特殊的状况。
图自台媒
前五月新南向国家(注1)来台投资笔数240笔,较去年同期增长6.67%,投资金额约为8千3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2%。其中,泰国成长比率2342.08%,印度成长比率45.61%,新西兰成长比率44.01%,澳大利亚成长比率21.19%。
相较之下,大陆来台投资约为一亿美元,还高于新南向国家的总和,而且是在层层限制与“重层吓阻”的状况下,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77%。换言之,即便陆资被政治性限制,新南向国家资本被捧在手心,两者来台投资规模还是有段距离的。
从2009年6月底开放陆资来台至今,累计陆资投资金额为20.6亿美元,共计1147笔。香港为33.8亿,日本为39亿,美国为29亿,新加坡22.5亿,英国39.7亿,德国11亿。由于两岸情况特殊,在蔡英文执政后,许多陆资被以“国家安全”为由而挡在门外。两岸经贸资本活力,主要是台商在大陆的投资。
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谜团
去年,大陆商务部公布,截至2017年9月,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为10.1万笔,实际使用台资660.65亿美元,粗估创造1100万个就业机会,台湾是大陆第二大投资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投资目的地。
不过,两岸官方统计数据的差距很大,由于基准不同,所造成的差距甚至一方认为投资成长,另一方认为投资减少。根据大陆商务部历年数据,2013年以来,对中国大陆投资前十名的地区,台湾多排名在3-5名之间。而自1991年台商投资合法化开始算起至2017年,台湾方面的估算,总投资金额是1738.3亿美元。
1738.3亿比660亿,悬殊的差距来自于,台湾算法是根据“核准数额”,大陆则是根据“实际投入数额”。而在投资笔数上,台湾核准总数为4.2万多笔,与大陆估算的10万笔也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大陆将众多以个人名义在陆投资的小型商号(含个体户)也算进去,而这些个人投资不会在台湾申报。
两岸算法基准不同,使得在大陆的台商数量与资金规模始终是个谜团。对专家学者而言,两岸官方的数据都严重低估了台资规模,各方普遍认为30年来陆续进入大陆的台商肯定超过10万,投资总金额也必然是好几千亿美元。
所以有时大陆商务部在说明台资实际投入数额时,会另外提醒,从第三地转投资大陆的金额也要列入考虑。这些台商为了避税而“借用”的地区包含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
两岸经贸量大,亟待建立同一基准的数据统计。就目前而言,从两边的数据看大趋势还行,但若要从细部推估未来发展与目前的对策,就比较容易流于各说各话。
以下的分析是以台湾官方的数据为基础,与大陆官方数据不同,故而作以上说明(注2)。
台资是否转向?
以台湾历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看,台商投资大陆的总金额一向都超过投资外国的总和,差距最大的2010年,台商投资大陆122亿美元,投资外国的总和仅28亿。在这个高峰之后,2016年开始反转,台商投资外国121亿美元,投资大陆91亿,2017年投资大陆规模再缩减为87亿,为近十年来第三低。
从大陆官方数据来看,虽然金额不同,趋势却一致,可说台湾对大陆投资连续三年负成长,直到去年第四季才回温。投审会表示:大陆投资环境变化,使得台商投资意愿降低,海外布局已由大陆转向其他地区,特别是扩大“南向”。
这话可能说得太满。
台湾今年1-5月对“新南向国家”的投资,笔数增长87.18%,金额减少43.69%,规模为11.7亿美元。大幅成长的地区为印度2.4亿美元(成长16705.81%),马来西亚2700万美元(成长448.53%),越南4.6亿美元(230.28%)。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