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起胜(图)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810/20081003124547981.jpg" border=1 name=MM>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将军(前左)
在神舟六号发射的精彩瞬间过后,人们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了着陆场。着陆场区目前准备情况如何?飞船能否安全返回?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
记者:神舟六号着陆场系统与神舟五号相比有哪些技术状态变化?
隋起胜:与神舟五号任务相比,神舟六号任务着陆场系统的技术状态变化较大,主要有6项:一是飞船乘载2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多天;二是新增1套光学实况记录设备,用于返回舱开伞及乘伞下降过程的实况摄录;三是增加了1架搜救直升机和2架后送直升机;四是增加了有效载荷现场处置、回收与转运任务;五是增加了1套便携式卫通站,用于落点现场的话音通信和图像传输;六是引进1套雷达,新建了102米高的测风塔,用于主着陆场区气象的测量。
记者: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若夜间回收会给着陆场系统带来哪些挑战?
隋起胜:最大的考验还是在搜救回收方面。夜间能见度低,飞船返回舱信号难发现,对搜救回收来说是个难题。另外,对着陆区气象预报也是一个考验。多天飞行,气象预报准确率要求很高,特别是对着陆场区浅层风的预报要求更高,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飞船能否安全返回。
记者:围绕神舟六号任务,着陆场系统做了哪些技术上的准备?
隋起胜:针对神舟六号回收实际,着陆场区制定了最大覆盖飞船着陆区域、重点覆盖预报落点区域的空地搜索布阵方案,并确定了以空中搜索救援为主、地面为辅的搜索救援新模式。为做好着陆场区的气象预报,着陆场区专门拟制了《载人航天工程主着陆场区浅层风预报辅助决策系统研制方案》,成功建立起着陆区浅层风预报数学模型,采用测风塔和雷达联合进行场区浅层风测量,将48小时浅层风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0%%。另外,我们还自主研制了救生回收地理信息和图像显示等系统,突破了一系列搜索回收的重要难题。
记者:目前着陆场系统任务准备情况如何?
隋起胜:目前,着陆场系统全部就位完毕,通信畅通,各种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回收人员精神振奋,只待神舟六号的飞天归来。
记者:你对整个神舟六号着陆场系统怎么评价?
隋起胜:在执行神舟六号任务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模拟实战的5次综合演练,再加上以前5次神舟任务的检验,都表明我国载人航天着陆场系统设计方案正确,全系统工作协调、匹配,各分系统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着陆试验组织指挥程序等都经受了严格的实际考核,具备了应对各种复杂条件下飞船着陆回收的能力。神舟六号着陆场系统完全适应这次多人多天飞行安全回收的要求。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神六”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