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时轮在红军长征中
|
(简称“上干队”),担负培养营团级军政干部。干部团团长陈赓、政治委员宋任穷,参谋长仲伟剑;上干队队长肖劲光,政治委员余鸿泽。长征出发前,参谋长钟伟剑找宋时轮谈话说:“由于你有一些军事技术,现在准备带你随学校出发,你应很好工作……”。这样,宋时轮以红军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军事教员的身份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宋时轮并没有因为不在党而无所事事,他按照自我反思、学习提高的方法,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认真、深刻的探讨。他认为:严格说来,红军的历次反“围剿”作战都是在敌人进攻红军防御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是客观存在。前几次的胜利,根源在于作战指挥的正确上,而第五次反“围剿”在作战指导上确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红一方面军要不停顿的进攻,完全脱离了中央苏区的客观实际。防御作战要积极采取“攻势防御”的行动,这是对的,而“攻势防御”的立足点仍然是防御,不是进攻,战争指导者的错误战略,断送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谁人都回避不了“继承”,“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前四次反“围剿”是古,第五次反“围剿”是今,为什么战争的指导者就是不去学习、继承前人和古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呢?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越过德昌向大渡河疾进的时候,蒋介石命令“围剿”军:现在不必防红四方面军东回,应防其南下,唐式遵第五路军、李家钰第三路军主力应向邛崃、懋功、宝兴一带移动,派出部队在名山、芦山、天全、雅安布防,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薛岳第二路军渡金沙江北上;杨森第二十军主力和第二十一军一部向雅安、汉源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丛山耸立,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素有“天险”之称。蒋介石此举的目的是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无论是当学员还是当教员,宋时轮总是保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作风。在长征路上,上干队是边行军打仗边学习。学习的方式很简单,大家围坐在一起,由教员联系长征中的实际讲课,引导大家讨论。宋时轮经常讲些古今的战斗故事,启发学员正确看待形势,增强斗争的意志和信心。 中央红军进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的时候,国民党飞机撒下的传单说:毛泽东要成为石达开第二了。宋时轮看完传单,立即召集上干队的学员,讲起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的故事。他讲到:大渡河,古名涐河,又称铜河,两岸雪山绵亘,峰峦重叠,每逢化雪季节,千里激流,倾泻而下,拍岸惊涛谷鸣山应,有如万马奔腾。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猜忌,负气出走,率20万大军计划到四川搞独立;又由于脱离人民群众,流动作战,总是打败仗。1863年5月,石达开率3万太平军直抵大渡河南岸,企图越过天险,从河北岸取道雅安到川西平原。清朝四川总督闻知后派兵包围,石达开四面受敌,陷入重围。天有不测之风云,连日大雨,大渡河水位猛涨,渡河倍加困难,反复几次派出强渡的太平军无一生还。石达开仰天长叹说:进退路绝,突围无法,本藩与各弟兄今天都死在这里了!石达开被清军俘虏之后,怒目而视,不肯屈膝,最后受到极残酷的凌迟极刑而死,时年33岁。 宋时轮接着讲:“今天,中央红军来到这里,前有敌人扼守渡口,后有几十万国民党的追兵,西面是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处境是十分险峻的,但是,石达开的悲剧绝不可能在红军身上重演,我们的士气不应该低落。因为,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不同于石达开的农民军;红军是工农子弟兵,与农民兄弟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不似石达开的队伍那样脱离群众;红军有铁的纪律,石达开的农民队伍纪律涣散……”。正讲到这里,天气陡然变化,狂风夹着暴雨,把路边成片的树木连根刮倒。宋时轮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启发学员,他问大家:“同样是树,为什么大风一刮,有的倒了,有的就没倒?”学员们争相回答:“因为有的树长得结实,有的树长得不结实。”他听完回答之后说:“这主要看树根在土里扎得深不深。我们红军的队伍也有根,它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说,红军队伍肯定经得住狂风暴雨的袭击,大渡河是阻挡不了我们的,我们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⑨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杨得志、黎林挑选的17名勇士,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冲破敌对岸一个营的火力封锁,登岸成功,为中央红军打开了前进的通道。三天后,王开湘、杨成武率领左路纵队先锋团,又夺取距安顺场160公里之外的泸定桥,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全部红军胜利越过大渡河天险。当上干队的学员们顺利通过大渡河的时候,无一不佩服这位非党军事教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对红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决心和信心的分析与预测。 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司令员的曾克林将军1995年回忆说:“我与宋时轮同志共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那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坚强的党性、忠厚的品德和卓越的指挥才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长征开始后,张国焘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分歧一直不断,到9月上旬分歧和矛盾白热化。张国焘不听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的劝说,公然违抗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和历次决定,命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红军和危害党中央,采取胁迫右路军南下的手段,欺骗中央。“张国焘仗恃人多枪多,不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耐心劝导,一意孤行,竟背着党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并提出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⑩为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9日夜、10日凌晨出发北上。由于时间仓促,宋时轮事先没有得到北上的通知,9日晚睡的很沉。第二天早起,发现主力红军全部转移,立即自动追赶中央红军,坚定不移地跟着毛泽东走。毛泽东见到他的时候说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宋时轮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宋时轮在红军长征中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消灭美军一个建制团:宋时轮抗美援朝战争片段 |
下一篇文章: 82师第2任师长宋时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