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到隋初之时才被改为南阳。是多产谋士的地方,象范蠡、百里溪到三国的诸葛亮等等。宛城在历史上是个百慕三角洲。有机会进得了没有机会守得了。
宛城属于是西周诸侯国申国国都,国家虽小,不过干出来的事情可不小,周幽王的大老婆就是申侯的女儿。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结果,宜臼逃奔申国,激怒了申侯。于是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进攻幽王,幽王被犬戎所杀。这样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东周开始。
今天国战开始,魏国人就群雄激愤,因为有了昨天晚上的防守战士气更旺。开战前我就曾经在魏国频上放言:魏国太守攻击不怎么地,内政也不怎么地。但是没有人听。本人不参加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政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蜀国一方: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将领带领下攻击宛城,而且获胜。为什么这样说呢?
1.正确的时间说的是6点30开打。这个时间段魏国玩家好些刚刚下班 准备吃饭还没有上线。但是蜀国一定在昨天晚上反击受挫后就已经开始在做战前准备。在晋阳反击战没能够打下的情况下,蜀国很有可能召开了第二次全民代表大会。魏国因为防守成功大多数人已经回去睡觉休息去了。所以蜀国6点半开打魏国人的一部分人还没有心理准备。平时一般就8点左右国战所以蜀国利用了魏国人的定性思维。级练到48级左右就很少有人早早上线了,一般也就是参加下国战。所以魏国开始就被动。
2,正确的地点是因为宛城这个城市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宛城难守,宛城就一个大盆地,一马平川,无好地方守。所以三国里就有个小外传说诸葛亮想建都南阳被水镜先生骂了一顿。南阳就是个瓮中抓鳖的地方。
3正确的将领指的是攻击力最强的五虎全部到了,以攻为主。太守就是一个40级的小号当也没有关系。至少不会象魏国做为防守的一方要放一个攻击力最弱的做太守。攻击力最弱但是防御最强可能是魏国搞国政人想的吧。换了几次战场不是魏国人不努力,几次败北全是太守被杀。魏国的太守真的很脆弱。国战结束前几分钟太守又挂了。换个攻击高的太守不应该出现今天晚上这样的情况出现。
宛城在历史上就很少有能够守卫得了的战例。三国初,黄巾军韩忠占了宛城没有能够守住。到曹操占了宛城又出现了张绣反叛,曹操败逃,几乎命丧宛城。才有了歇后语故事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大家读过《说唐》的人也许还记得伍云昭反隋失南阳的故事吧。
此战看来魏国的人气在回归,凝聚力也有所增强,工会矛盾也少了,敢战敢冲也有了,团结的气氛也有了,指挥也说得过去了。但是仍然在犯一些低级错误,在战术和战略思维方面还很不成熟,对于内政更是无言了,说明魏国缺少真正的人才。
前几次蜀国在失几个城的情况下先开代表大会,进行全民总动员,一鼓作气带上全部的五虎上将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击,可见是有备而来,五虎上将誓要拿下宛城。关键的一点蜀就是要保气。让魏吴两国不进行双线协同就不敢轻举妄动。在魏国就比较明显。打晋阳就不敢打,事后在国频上看到的感觉魏人败在五虎手下虽败犹荣。还真佩服魏国人的阿Q精神。
要我说魏目前要的是养气,在宛城失利的情况下继续同仇敌忾,马上发动攻击,一扫颓势,最好今天晚上打晋阳。攻不下城市没有关系但是民心可用,魏国可以继续去磨刀。否定攻晋阳这样的高招也被否定。作为旁观者我真想骂一句:宛城丢了也就丢了,但是又变回茄子,真的很郁闷。
魏吴没有双线就不敢主动拼,我看魏吴少的就是亮剑精神。别太在乎一城一池,失去了没有关系,关键的是一个国家的士气,和一个国家的凝聚力。盲目进攻不可取,但是被动防守会灭国,谁想天天受窝囊气,大不了一挂。
申侯先发制人杀幽王 西周时期,当周幽王准备兴师伐申时,申侯非常恐慌。经过策划,申侯利用西戎部落的强兵,趁幽王的军队尚未出动的机会,抢先杀奔镐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镐京围得水泄不通。申侯突然兵围镐京,幽王立刻乱了方寸。因为他伐申的准备还没有就绪,申侯已兵临城下。幽王大惊失色地说:“没有保守好机密,祸患就来了。我们的军队还没有出战,戎兵就到来了,这件事太难办了。”他赶忙组织应战。结果,守城的军士寡不敌众,纷纷被杀,幽王等百官也做了刀下之鬼。就这样,申侯的先发制人,不仅打乱了幽王伐申的部署,而且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