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iu >> 邱为 >> 正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五代• 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

绝顶:山的最高顶。
茅茨:茅屋。
扣关:敲门。
窥室:从门缝里张望。
巾柴车:意指乘小车出游。“巾”作动词用,指覆盖。柴车,简陋的车子。
及兹:来此。
契:惬合,融洽。
荡心耳:荡涤心胸。
差池:参差不齐,这里是指此来彼往,交叉错过之意。
黾勉:勉力,这里意为殷勤。
仰止:仰望。止,语助词。
宾主:诗人自己和隐者。
清净理:指佛家洁净不生烦扰的道理。
兴尽:用晋王徽之访戴安道的故事。王徽之曾在大雪中乘船访戴安道,行经一夜才到达,但临门不进又转去,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之子:这个人,指西山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后八句写周围的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自得,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访人不遇,本应使人失望、惆怅。然而,诗人却意不在此,而是借写“不遇”,把隐者的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任性自然的旷达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
 
【白话译文】
我径直攀上三十里之遥的山项,寻访一位隐士。久叩柴门也没听到僮仆答应,从门缝中往屋里窥看,只有桌椅而无人的踪影。他不是驾车外出云游,就是到秋水渊潭垂钓去了。错过机缘而不能相遇,枉自深怀着仰慕之情。雨后色青翠嫩绿,松涛声声此起彼伏。这清幽的景色使我多么惬意,心胸和耳目顿时旷达开畅。虽没领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得到了一种清净高雅的情趣。乘兴而来,兴致已得到满足,何必要等到他来相见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邱为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寻西山隐者不遇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