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在开发工具领域,Borland的主要对手之一是微软。在软件产品上,不论是谁,与微软对抗,都不易有好结果。更何况在Windows平台一统天下的年代,掌握着源代码的微软做起开发工具来,具备旁人难及的先天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微软完全可以在产品研发的初级阶段,让Windows开发小组的人员与Visual C/C++(微软的C/C++开发工具)开发小组人员定期同步交流,从而让Visual C/C++在Windows平台上拥有更强大的开发能力。微软可以利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的“合力”,去赢取用户的青睐,而其他厂商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Borland案例值得研究的原因。
Borland历史上的精彩故事放下不提。我们可以从微软推出.NET战略后Borland的反应,来体味Borland的生存之道。
.NET的推出,意味着窗口平台的软件开发将进入崭新的领域。通过.NET,微软要把窗口变成一个虚拟的执行环境,运用SOAP/Web Service技术,把窗口、各种操作和终端设备整合起来,从而架构一个虚拟数字世界。在这个虚拟数字世界中,开发工具的定位必然会有重大的改变。换句话说,微软把开发工具领域的竞争门槛提高了。
Borland的应对很迅速。今年5月份,Borland推出Janeva产品,该产品主要功能是连接.NET和Java两大平台。这样一来,Borland面对微软VS .NET咄咄逼人的攻势,从另一个角度展示自己的产品优势。刘珍妮认为,至少在未来的五年内,.NET和Java之间是难以分出胜负的,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两种平台并存,而众多大型企业的技术平台则会两者兼容。在这种情况下,Borland能把两个平台连接起来,公司和产品的地位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唯一遗留的问题就是,跨平台到底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对此,刘珍妮有着清楚的思路。回过头来总结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平台交互的趋势越来越向高端的方向前进:最早的时候,每家公司生产的电脑都有自己的专用系统,连顶层的语言都不相同。随后,Unix出现,操作系统走向标准化。然后是数据库的整合,从早期形形色色的数据库,到现在统一为关系型数据库。再往后,这种走向标准化、走向互联的趋势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Java的发展促进开发平台的融合,应用服务器的发展促进中间件的融合,而Web Service则跨越了Java和.NET。
从这个角度看,Borland又一次走在前面,在.NET和Java抗衡的时代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难以取代的地位。
一家公司要活得好,创新是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全部,还要有前瞻性、要成为技术领导者才行。这是Borland带给我们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