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刘丽英:反腐力量的精神象征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凌
1999年始发的沈阳“慕马”案震惊全国,主办者刘丽英也因此再显锋芒。
她坚决如铁的反腐表现,迎合了民间对腐败痛心疾首的情绪,刘丽英从此变成了“传奇”。同年案发的“远华案”尽管非刘丽英所办,但民间却把她误传为主办者。
因为在民众的感性认识上,“刘丽英”就是“反腐败”的代名词。
和所有不喜欢“女强人”称号的女强人一样,刘丽英拒绝一切钢铁般坚硬的称呼,什么“女包公”,什么“铁娘子”。这位76岁的前中纪委副书记如今终于可以颐养天年。她负责查办的慕绥新、马向东、李真、丛福奎和马德等特大腐败案件的风云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1999年始发的沈阳“慕马”案震惊全国,刘丽英也因此再显锋芒。之前四年,她因查办无锡邓斌32亿元非法集资案而声名鹊起。刘丽英坚持要剥邓斌这颗洋葱,剥到第七层,将陈希同送上了审判席。
1999年6月,一份关于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人豪赌的报告送到北京。一个月后,刘丽英负责的中纪委专案组决定对其实行“双规”。
作为专案组组长的刘丽英三次亲赴辽宁督办,随着对马向东案的深入调查,历时两年,令人震惊的“慕马”大案才告终结:2001年因巨额受贿,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被判处死缓,马向东被判处死刑。“慕马大案”引发了沈阳甚至整个中国官场的震动,案件牵出142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有104人,其中17人是党政部门的“一把手”,涉及金额高达两亿余元。
这是一个让民心大快的案件,然而,“慕马”案背后的曲折复杂并不为人所知。2002年,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刘丽英首次披露了其中的辛酸:“查处‘慕、马’案时,有人不仅诬告我包庇慕马二人,还告我儿子为慕绥新说情受贿400万元。这些卑劣的手法,无非是想达到中央不信任我、不再让我查案的目的。记得尉健行同志当时就对我说:‘正因为你查案坚决,有人才告你。你不能回避,要坚决查下去!’这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信任,我还能说什么呢?尽管如此,我还是恳请组织上对涉及我儿子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证,涉及到我与我儿子的文章都属于捏造、诬告和诽谤。最终还了我和我儿子的清白。”
1949年前后,刘丽英从哈尔滨行政干部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沈阳市公安局,后任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1977年,林彪、“四人帮”专案组成立,刘丽英被抽调出任专案组办公室副主任,并成为江青的审判员。1979年,表现突出的刘丽英被选为中纪委委员,这个职务一直保留到她70岁退休。
人们说她天生有副硬骨头,但考察刘丽英不多的几次谈话会发现,1949年加入共产党的她,一直是以“党性”作为自己真诚的信念。她说,当一个纪检监察干部容易,做一名“党的忠诚卫士”则难。前者要求的是职业道德,后者需要的是事业精神。要反腐败、平公愤,就要承受“心灵痛苦”的煎熬,只有时时想到党和国家的利益,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心灵的痛苦才会得到平衡和化解。黄克诚曾经要求纪检干部做到“五不怕”,不怕杀头、坐牢、撤职、开除党籍、离婚。多年来,我铭记着这一教诲,内心始终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与决心。
在中纪委办案一线干了24年,这个几乎反了一辈子腐败的老党员,面对日渐复杂的人心变故,难免伤感。她曾讲起一件对她思想触动极大的事情:“一个与我相识已有40年的老同志,因接受了好处,想通过我替马向东说情,让我‘网开一面’、‘手下留情’,后来没有达到目的,他竟恼羞成怒向上级诬告我。我真是想不明白,一个老同志的灵魂和晚节,在一点既得利益面前竟然会扭曲成这样!”
因为九十年代以来查办的高官腐败案中,刘丽英都有过积极作用,她的名字开始从媒体的报道中不胫而走,从那个灰墙紧锁的中纪委里飞了出来。她坚决如铁的反腐表现,迎合了民间对腐败痛心疾首的社会情绪,刘丽英从此变成了“传奇”,变成了反腐的精神象征。有人说,她这么敢跟大人物叫板,一定背景非凡,猜测她是刘伯承的女儿;还有很多媒体广泛宣传是她查办了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案。刘丽英对此一一做了否定与澄清。
一位司法系统内人士说,纪检工作很多都是中央直接部署的,所以夸大一己之力不够真实。但刘丽英具体办案的能力和抗干预的能力应该比较强。与刘丽英接触过的一位老干部说,这个女人不简单,她对腐败表现出来的深恶痛绝让我印象深刻,她太强了,她应该被人记住。
2002年临退休前,刘丽英说,“我一向都认为自己不是什么特殊人物,更不是什么‘铁娘子’。我已经70岁的人了,身体不是太好,做过两次大手术。我在中纪委工作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所查办的案件就相对多一些,又因为处在查办案件一线的女领导干部相对少一点,因此,我就被一些媒体给注意上了,还把别人或集体的工作成果让我‘独享’了。这常常使我不安甚至难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