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拐杖,带着微笑,迎面缓缓走过来,同我们一一握手。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如约步入中央军委办公厅所在的办公室。在他进入办公室前,记者同他的秘书在那空旷而简朴的办公室里进行了简要的交流。刘华清的到来,似乎带来一缕春风,使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满头银发尤为的惹眼,白衬衣衬着青色的领带,外表与着装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心距;虽再说不上神采奕奕,但挺拔的身材仿佛让人看到当年将军挥师鏖战的英姿,脸上写满和蔼与笑容。一落座,他便招呼身边工作人员给我们一行三人沏茶,其实他们早已为记者备好了茶水。在刘老的第一句问话中,记者便品味到老将军的关爱与体贴之情及好客的平民本色。
(一)第一次回故里里用最传统的礼节表达个人的情感
言及家乡,这位大别山之子把思绪带到了儿时。刘华清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吕王镇刘垸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家乡,他曾任黄安县二程区刘家院子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共二程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等职,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记。从他少年时期投身革命,驰骋沙场,回家的路虽离他很远很远,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家乡的“情圈”。他最遗憾的是自参加革命后,再也没同自己的母亲见上一面,于是他第一次回故里只得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礼节——上坟祭奠,表达个人的情愫。“那一年回老家,一块参加革命的同乡人大多不在了,有的牺牲了,有的去世了。”一切物是人非,这是一种怎样的离情别绪。
1989年12月中旬,巍巍大悟山寒气袭人,滠水河面还浮着薄冰。“将军回来了!”“老将军从北京回来了!”这年2月11日,刘华清回到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时,这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起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上村头。老大娘、老大爷都含着泪花说:“好不容易盼回来,一定要多住上几天!”刘华清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大声喊着:“乡亲们好!我回来看望你们啦!”这个老汉要把将军拉到自己家里去坐坐,那个大娘端来了花生、瓜子......在儿童时代同刘华清一起读过书、放过牛,后来又一起扛过红缨枪的刘宏顺显得格外兴奋,拍着刘华清的肩膀直嚷着:“你在北京那么忙,哪有时间回穷山沟?”刘华清拉着他的手,风趣地说:“就是千忙万忙,也忘不了大悟山!”
沿着石板路,穿过曲折的小巷,刘华清急匆匆地想去看望老战友刘海儒夫妇。当得知两位老人已去世时,刘华清心情很沉重地说:“我回来迟了,再也见不着他们了!”
听说两个姐姐来了,刘华清又急匆匆地去看望。刘润湘老太太惊喜地站起来,一把抓住老弟的手,热泪直流。她是刘华清的叔伯姐姐,当年她同刘华清一起也扛过红缨枪,为红军站过岗,送过情报,搞过宣传,已83岁了。“大姐,还是1965年回来看过你,一晃又20多年了,就是时间再长,我也忘不了你对革命的贡献啊!”刘润湘老人仔细打量着刘华清的脸,看了许久,才颤抖着声音说:“三弟,回来看看好呀,我们都想念你。我活不了多久,能见三弟一面就心满意足了。”
同亲姐姐刘润清见面,他心情更为激动。姐姐提出要把大女儿的户口转出来,将军的双眼湿润了。他记得,在自己还不懂事的儿童时代,就是靠姐姐纺线织布挣钱读书的。那昏黄的梓油灯下,姐姐纺线,弟弟读书,常常相伴劳作至深夜;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是靠姐姐节衣缩食照顾父母的,她常常饿着肚子,把少得可怜的食物留给双眼失明的母亲吃......今天,他又见到风烛残年的姐姐,深情厚谊说不尽,用什么相报呢?刘华清向姐姐赠送了礼品,又安慰姐姐说:“都转出去,怎么办呢?没文化,不能工作,给组织上添麻烦。全国这么多农民,都转户口安排工作,国家怎么承受得了。我们为国家工作的人,不能干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事情。”姐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又安慰弟弟说:“不合政策就不办。”临别时,姐弟俩还在一起合影留念。
刘华清自不到15岁参加革命,一走就是14年,杳无音讯。母亲思儿心切,白天站在大路边眺望,夜晚坐在床边哭泣,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老人家眼睛哭瞎了,身体拖垮了,不久含恨去世;父亲领着全家艰难度日,好不容易熬到全国解放,在三年困难时期与世长辞。在家的兄弟怕影响将军的心情和工作,没有写信告诉他,当然他也就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两位老人,脸朝黄土背朝天,养育了一代开国将军,而自己却常常连饭也吃不上,只能喝又苦又涩的苦菜汤。所以,刘华清每次回故乡,总要到父母的坟前走一走,以示怀念。当走到父母的坟头时,他流泪了,也许是在回顾自己的经历和苦难的家庭,深感忠孝不能两全……
“我们兄弟6个,一个姐,一个妹,大哥二哥是农民,现在只有一个弟弟还健在。今年4月份,我弟媳从湖北来北京看我,他们年纪大,我也年纪大了,每年看我一次,我回去很少。我弟弟,老农民,一辈子种田,老老实实种菜,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养儿育女,老观念,什么也不想。他什么娱乐也不会,打扑克牌、玩麻将都不会,很老实忠厚。”当记者进而问地方政府是否曾给他的弟弟安排过工作或给予过什么照顾时,刘华清连连摆手,当地政府也没安排、也不应安排什么工作,当然也不应给什么特殊照顾。
在离开家乡70多个春秋里,屈指算来,他只回了4次家乡,而且由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