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注: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现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注:言习性烦恼虽可灭除,初学道者定力未成,除之甚难,若暂停用功则又失之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注: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欲念与道念难分难舍,故名交战。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逐废千生之业。 注: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之道业逐废。修道如煮菜,火候不至,盐糖未调,其味不佳,然不可就此作罢,必待纯熟,则美味可口。否则,自暴自弃,千生万劫道业休矣。 少得静己。 注: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曰少得静已。 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注:行立坐卧乃四威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 注:见一切诸相,为涉事之处;起一切诸心,名为喧闹之所也。 皆作意安。 注: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注:有无双遗,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则又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注: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外见相,名为颠也。言修道收心,不可固执性急,否则病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 注:从定发慧,名曰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修心之道,须收放自如也。 自恒调适。 注: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求就喧。 注: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自寻烦恼。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注:见本性空寂,无吵闹、烦恼,故为真宅。慧用无边,有事皆通,故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注: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众俱现,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注: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注:急求如知见,真定乃亡;贪着诸相,心性自伤,故云无慧,以自然而体道,道自生也。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注: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所发是为真智慧。 慧而不用,实智者愚。 注:了无分别,名之不用;韬光晦迹,故曰若愚。修道有大智若愚风范,方算到家。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注:寂照齐融,动静自如,故云: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注:若以心求相,诸相应生,一切邪魔,竞来扰乱。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 注:若见诸天尊仙真神相,虽是吉祥,但不可取着。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注:前念不生,故云无覆;后念不起,故曰无基。 旧业日销,新业不造。 注:宿习并尽,名曰旧业日销。更不起心,故名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回脱尘笼。 注:一切无染,故名无所挂碍。解脱无系,故云回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注:智照不灭,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注:得道者,心现出七种象征。 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 注:心得清静,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清爽。 注:真气合于胎息,痼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 注: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变,名为还年复命。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 注: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笖箓,故曰仙人。 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 注:得本来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为,故曰真人。 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 注: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 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注:真神契道,故曰至人,又称金仙、如来。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 注:鉴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绝也。道力愈强,火候愈明显也。 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注: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圆明,万法俱备。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 注:通神合道,则道真成;心惑身亡,不离生死。西升经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故学道者,久无现出一种征候,表示其功力未至,日月逝矣,年龄增长,色身哀败,自称慧觉、成道,实皆非也。故当把握光阴,勇猛精进。
颂曰 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 各具真种性,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 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杨生曰:叩首谢 天尊垂赐宝经,耳闻真经,若有所得,心神为清爽。天下众生又多一真经可以为鉴了。 天尊曰:愿天下学道者,皆能学此定观经,尤其习定学静者,更应默诵,自可以入定通真,有不可思议灵验,切勿轻视之。吾再带杨善生参观“灵修殿”,听灵宝高真说法也。 杨生曰:好的。感谢天尊引度。灵修殿内果然不凡,殿中广阔,高真甚多,每人全身都会发光,脸上都充满着慈祥,请问这位高真,不知您如何修成今日之果位? 玄灵金仙曰:善哉!我成道已有百余年,生于四川人氏,幼时双亲均殁,故四处叫化,但我心不贪,七分饱而知止。一日栖息于一道观,蒙圣德大师收我为徒,传授道法,经过十余年之苦修,层层魔考不退,而有今日之成果。 杨生曰:是否可将您修道过程详述之,以供世人参考? 金仙曰:红尘之事,我已不过问,不想多言。 天尊曰:为度世救人,请您说明吧! 金仙曰:好好!非我不慈,实是世人难度。想起我修道过程,坎坷不平,历尽沧桑之苦,食而清水,睡而木床,有时参玄运功,入定出神,经月不醒。亦曾患病不愈,体生疮癞,被师逐出门外,奄奄一息,然道志不变,后师赐灵丹,而癞疮结疤痊愈,恢复如初。一次因显神力治病,求治者日以成千,被官府以惑民聚众逮捕入狱,我于狱中跌坐入定,悟之此乃历劫累积之罪业,为避阴司之牢狱,必藉阳世枷锁以消之,故无怨恨之心,狱中静心忏悔往业,以修来功。半年之后,因查无罪证,始被释放。一日,暮归途中,周一绝色女子挡路,自愿拜我为师,以求阴阳双修,所言尽皆淫荡挑逗之语,体态迷人,深情款款,我严词拒之,不为所动,虽其百般纠缠,我仍道心坚定,其无奈迳自远去。后觉此乃色魔考险,庆幸过关不致沦爱欲情海,修道者慎之!凡遇此境,只有作幻想,粉白黛绿,美丽红妆,尽皆迷人耳目,杀人利刃,有偈曰:“修心先作如是观,色相皆幻有何贪;四大假合无常限,苦苦连天出世难”可不畏之!凡修道者,患难必多,乃在消去三世业障,故当存欢喜接受考魔。劝世人修道,遇魔难病苦,或身家变卦,切勿退志,一旦气馁,则魔胜道败也。我修至业消障除,发现自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