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益 >> 正文

 

李益:性格决定命运

 (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748-829),字君虞,祖籍陇西姑臧(即今甘肃武威),徙居郑州。陇西李氏,不消说又是唐代大族了,李益的父执辈李揆在唐肃宗时期就曾经担任过宰相。李益少年得志,大历四年进士及第,时年22。大历六年又中讽谏主文科,官授华县公安局长(郑县尉),不久便升为常务副县长(主簿)。德宗建中四年再登拔萃科,被调回长安,任职侍御史。
  李益出身名门又才华过人,按理说仕途应该一帆风顺才对。可是不,李益有点性格缺陷,导致他名声不佳,最后竟影响到他的前程了。这个性格缺陷就是极端猜疑自己的老婆,以至于到了病态的地步。据说李益总怀疑老婆要红杏出墙,所以出门就把老婆锁在家里,还在门窗前洒上灰土。这样,要是老婆的相好前来幽会,就会留下脚印作为证据了。形象点说,李益就是唐版肥皂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男一号。唐代男女关系比较开明,李益夫人摊上了这样一个小心眼儿的老公,可真是倒霉到家。难道是李益长得不够帅所以才这样不自信?抑或李夫人跟崔莺莺小姐一样有过不太光彩的前科?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咱们就只能瞎猜了。李益跟防贼一样防着夫人搞外遇,时人便把这种猜忌老婆的毛病取名叫"李益疾",这跟"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命名不一样,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后者代表的是某种科学荣耀,前者却只会惹人嘲笑。就因为这件不足为外人道的烂事,李益仕途偃蹇,居官久不调。长庆初年,赵宗儒从宰相位置下退下来三十多年了,七十多岁的人,精神矍铄,健康得像头牛犊子。李益当时任右散骑常侍,感叹说:"这老头儿还是老夫当年做主考官时录取的进士呢。"您想想,自己的学生四十岁就做宰相,他八十多了还做常侍这样的闲官,多可怜啊。
  中唐时藩镇尾大不掉,所以很多仕途不顺的官员都会选择去地方为藩镇效力。李益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大约在大历九年以后至贞元初年,他先后在渭北节度使臧希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和邠宁节度使张献甫手下做幕僚。这些都是北方边镇。因为有在边镇从军的经历,李益的诗歌取材显得跟他同时代的诗人不太一样。大历以后诗人大都写山啊水的,聊抒心中郁结的苦闷;李益的诗歌则多取材边塞,境界跟大历诗人相比要阔大得多,所以后人都说他的诗有点盛唐余绪,属于边塞诗派。李益曾经抄录自己的军旅作品赠给左补阙卢景亮,在自序中就说自己"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不过,时代的衰飒气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诗歌的风格,所以他的边塞诗,雄壮之中还有透着一些淡淡的忧伤。《夜上受降城下闻笛》曰:"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另一首《从军北征》的基调跟这首诗极为相似:"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您看,诗人总是因为一曲幽怨的笛声,油然而起思乡之念,边庭戍人再也没有盛唐高、岑那样的乐观情调了。《夜发中军》诗云:"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这可能是中唐诗歌格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吧:此时从军,是追求物质的封赏而不是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是为幕主而不是为国家效力,人们哪里还会有一往无前的豪气呢?想想盛唐边塞诗人唱的歌吧:"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到了李益,豪气没了、乐观主义没了,留下的只是一片不知前途在何处的迷惘。
  贞元十六年左右,李益曾经游历江南地区,在扬州、杭州一带混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李益写了不少以江南风物为题材的诗歌,温婉动人,最有名的是一首《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一个不放心老婆的人,学起女人的口吻写诗居然写得比女人还女人,真是难以想象。人们都说大诗人的诗歌不是一种风格所能牢笼的,此言不虚。贞元末年,李益转投幽州节度使刘济。唐宪宗还在东宫的时候就听说过李益的名声,元和元年他一即位,就下诏将李益调回长安,任命为都官郎中兼任科举考试的考官。之后又升他为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兼集贤殿学士。别看李益在家里不自信,似乎连老婆都管不住,在官场却不是一般的剽悍。他在京城做官期间,恃才傲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以至于同事都把他当臭狗S看。于是,有人翻出了他在幽州任营田副使时写给节度使刘济的诗,揪住了李益的尾巴:"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老李给刘济做官做得挺滋润,对回京城为皇帝老儿服务没啥兴趣。您看,这两句诗可不是一般的反动吧?要是搁在明清以后,放在哪个时代都足够砍头了。您没见"清风不识字"和"维民所止"都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么?还好,唐代皇帝虽然也不喜欢这种"反诗",但一般还是不搞文字狱的,因为他们精神都比较正常。所以,朝廷把李益贬为太子右庶子,让他闭门思过。但宪宗实在太喜欢李益的才华了,不久又把他请出来做秘书监,并主持集贤院的工作。
  李益身历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九朝,诗名确实不小。他做太子右庶子时,还有一个官做得挺大的李益,两人都是姑臧人。为了区分,人们把这个李益叫做"文章李益",那个李益叫做"门户李益"("文章李益"家迁居郑州,只能算是陇西李氏的旁支)。有一天官员们聚在一起喝酒,宰相说:"今天真是热闹,两个最出风头的都叫李益。"像这样同名同姓的人还真不少,中唐诗人韩翃也是,皇帝下诏书要任命韩翃做自己的私人秘书,宰相一翻名册,乖乖龙的东,居然有两个韩翃,一个是驾部郎中一个是江淮刺史,任命书给哪个是好?向皇帝请示,皇帝大笔批示曰:"与‘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两个同姓同名在一起做官、喝酒,着实有点让人挠头。蛀书曾经看过一篇网文,说是全中国叫刘波的人有130万。乖乖,要是谁请客喝酒,一下子来了十个八个"刘波",主人非得疯掉不可。蛀书上中学时班上有两个"李艳",老师叫李艳回答问题,一下子站起来两个;后来发现俺媳妇认得的"李艳"更多,以至于要用"大学李艳"、"硕士李艳"和"博士李艳"来区分。著名学者王力先生也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没个性,因为叫王力的人实在太多;于是给自己取了个"了一"为字以示区分,搞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益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李益:性格决定命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江南曲》
    可叹李益薄情郎
    李益《边思》诗歌鉴赏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诗歌鉴赏
    李益《汴河曲》诗歌鉴赏
    李益《边思》
    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诗歌鉴
    李益《从军北征》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上汝州郡楼》
    李益《隋宫燕》
    李益《行舟》
    李益《春夜闻笛》
    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宫怨》
    李益《写情》
    李益《洛桥》诗歌鉴赏
    李益《听晓角》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汴河曲》
    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李益《洛桥》
    李益《鹧鸪词》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鹧鸪词》诗歌鉴赏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江南曲》
    李益(748-829), 唐代诗人
    《霍小玉传》与李益
    李益诗集
    才子李益的同居女友:忧恨而死霍小玉
    李益--《写情》
    写 情  李益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长干行  李益诗鉴赏
    李益生平简介
    唐宋才子评传可叹李益薄情郎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李益简介
    【生平简介】李益
    李益生平简介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诗鉴赏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诗鉴赏
    春夜闻笛  李益诗鉴赏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李益诗鉴赏
    江南曲  李益诗鉴赏
    汴河曲  李益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诗鉴赏
    隋宫燕  李益诗鉴赏
    塞下曲  李益诗鉴赏
    从军北征 李 益
    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李益诗鉴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诗鉴赏
    鹧鸪词  李益诗鉴赏
    洛 桥  李益诗鉴赏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李益诗鉴赏
    边 思  李益诗鉴赏
    从军北征  李益诗鉴赏
    听晓角 李益诗鉴赏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诗鉴赏
    江南曲① 李益
    行 舟  李益诗鉴赏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诗鉴赏
    上汝州城楼  李益诗鉴赏
    江南曲 【诗文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诗文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赏析】
    论《毛诗正义》对李益诗歌的影响
    [小学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简述顾况与李益的诗风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诗鉴赏
    李益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