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2)一招扭转战局
6月13日晚,攻城各部发起了攻击。
战斗打响后,接下来,整日整夜都是激战,各路进攻部队猛打猛冲,愈打愈烈。猛烈的攻击使得杜聿明和守将71军军长陈明仁大为惊骇,香港《华侨日报》沈阳特讯称:“四平街之争斗战愈演愈烈,16日上午有共军以4个团兵力冲入市区,当与国军发生惨烈白刃战。战况之惨得未曾有,为东北历次战斗所仅见。”李天佑一直在壕沟指挥所里,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不断地调整作战部署。可是,守敌越打越多。原来,战前侦察。四平守城兵力只有15万人至2万人,打起来,他却发现敌军竟达到3至4万人,多出了一倍还多。这一失误渐渐造成麻烦,攻城部队有的冲进了城拼杀,有的却还在城外攻打,结果使得原来设想的战局越打越困难,越打越残酷,许多连打得只剩下了七八个人。要打,兵力不足,不打,又弃之可惜。李天佑进退两难。
17日,他边向总部林彪报告战况,边咬紧牙关,狠狠地说:“打!”
李天佑一贯善于使用预备队。在每次作战中,他都会保存相当数量的预备队,在关键时刻拉出去,他称这一招是“放虎出山”。为了尽快攻下四平城,这次他不得不突破常规,没到决战时刻就果断地派出了第二梯队——龙书金的6纵17师。
6纵17师以擅长巷战出名。
“轰隆!轰隆!”
17师一投入战斗,就如猛虎出山,所向无敌。这次破城,龙书金想出了他们一种新的连续爆破方法:一个冲锋分成几部分,先打几个手榴弹,爆破队立即乘着手榴弹的烟幕冲上去爆破,爆破成功后,突击队再上……就这样,他们炸塌了一个又一个碉堡,清除了一道又一道的铁丝网、鹿砦、木桩和绊索。四平攻坚战一度停滞的时钟,竟然被龙书金拨动了。后来,林彪把这一战术总结为“四组一队”战术,龙书金在黑土地上也名声大振。
李天佑机动应变,派龙书金出场,一招扭转战局。
随即,不到两个小时,四平守将陈明仁在铁路以西的71军军部的核心工事也被炸毁了,他的胞弟、特务团团长陈明信等2000人被“生俘”。
结果,陈明仁不得不把71军军部后撤到铁路以东地区负隅顽抗。
(3)俘虏与美军操典
双方在逐屋逐巷的争夺战中进行着较量。爆炸声和枪声相互交织,疾风般的火箭炮、暴风雨般的重磅炸弹在四平城内汇成波翻浪涌的火海。就在这激烈的争夺战中,李天佑的指挥所里突然被送来了一名刚被捕获的蒋军炮兵测绘参谋。
他蓬头垢面,一进门,就神情十分紧张,看这看那的。正在这时,“轰!”一发炮弹在指挥所附近爆炸,弹片飞落在指挥所隐蔽部顶上,又引起一阵沉闷的回声。俘虏脸“唰”地变得惨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着急地说:
“快,快把我往后送!我有重要情报要报告给你们团长,营部也行!”
这个不起眼的小壕沟就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的攻城总指挥所,而他却把它当成一个小小的连部了。指挥所里忍不住哄笑起来。这时李天佑走过来,看了看趴在地上的俘虏,命令道:“起来!”接着,他回头对作战参谋陈锦渡说:“你记记他的口供。”
俘虏似乎突然有所“领悟”,吃惊地问道:“这就是营部呀?!兄弟眼拙。”
指挥部里又荡起一阵笑声,一贯严肃的李天佑也忍不住脸上露出了笑意。
此时,6纵一个联系工作的参谋进来了,边抹汗边说:“你们在这里呀,我边走边打听,都说在前面,走了好几里,还说在前面。要不是遇见警卫员,我还在外面瞎撞呢。”说着,把一份文书呈给李天佑。
这一来,俘虏更懵了。他呆呆地想了一会儿,猛地惊叫起来:“哎呀,这就是团部呀!”
这一喊完,他又说:“不可能呀!按照美军操典,团指挥所离散兵线不得少于5公里。再说,我们80多门炮向这里连打了10天,莫说是人,就是钢铁也给熔化了……呀,你们一定是刚转来的,快往后撤吧,在这里危险!一刻也别呆了!”
李天佑正在看作战文书,听见这话,目光扫了他一下,说:“我们不是在这里吗?10天了,好好的。”说完,又转动了一下身体。
参谋们看着司令员诙谐的样子和俘虏的傻相,都笑弯了腰。谁知这“洋相百出”的俘虏又神神秘秘地靠过来,对李天佑说:“长官,我有个重要情报报告。”
“什么情报?”
“我们的飞机今天已侦察到了你们纵队的指挥所,就设在后面那个无名高地上,今晚要集中炮火轰毁它,你快拍电报要你们长官转移吧。”
俘虏所说的无名高地距离此刻他们说话的地方还有3公里。李天佑问道:“你的情报准确吗?”
“准确,绝对准确!”接着,他按照美军操典又进一步论证了这个结论,最后还补充说:“长官,这是你立功的好机会啊,不要错过了呀!”
李天佑终于笑着说:“这功我不想立了,错过就错过吧!”
这个俘虏又傻了!摸着脑袋咕噜着:
“这些共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到手的功都不去立!”
他哪里想到此刻他所站立的地方,正是陈明仁梦想要摧毁的高级指挥所呢!
(4)“他不后退,我71军就要打光!”
四平攻坚战是亘古未有的一场血战,经过十几天的较量,双方仍使出吃奶的劲在拼杀,攻守双方谁都想成为这场血战的赢家。
可是,仗越打越艰难,在东北指挥守城的最高指挥官杜聿明折兵损将,眼见四平城岌岌可危,急得一下病倒在床,硬是起不来了。蒋介石慌了神,急派儿子蒋经国携带亲笔信飞到沈阳。蒋经国深知这是一场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