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赴海南前在香港的留影
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响起一年后,朱德总司令追念战友,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这位英烈以28年短暂的生命,在党的早期学生运动、创建红军以及白区工作中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组织学潮时很注意策略,曾提出“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也不打人”
■23岁便到叶挺独立团扩编成的“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任政治部主任,后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是人民军队最早的创建者之一
李硕勋,原名开灼,字叔薰,1903年出生于四川庆符县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5岁入私塾,8岁入初级小学,12岁入县立高等小学。1918年,考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后因父丧停学。他目睹国家衰败,决心从戎,赴成都投考四川讲武堂,因不到16岁未被录取,便考入储才中学,一学期后又停学入川军骑兵第一师任团部文书。李硕勋入伍后因不满军阀队伍的黑暗,不久辞职回乡重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后入成都省立一中。在那里,他读到《共产党宣言》和《阶级斗争》等书籍,从此树立起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始终不渝。
1921年,李硕勋同阳翰笙等共同创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国内团组织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组织学生运动时与大家一样血气方刚,却表现得成熟老练。他发动请愿时曾规定“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也不打人”,允许同学们砸官衙的家具和士绅的轿子,却不许打人。这样,既能使反动当权者知道厉害,又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后因遭军阀通缉,李硕勋离开成都,于1922年末到北京进入弘达学院。1923年,又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上海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同为四川籍的女同学、著名先驱者赵世炎的妹妹赵君陶,后来结为革命伴侣。
在上海时的李硕勋
1925年五卅运动后,李硕勋被推选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会长,在学生、工人的集会上经常能看到他动情讲演的身影。翌年秋天,北伐军到达武汉时,他奉调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又接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大力动员当地党团员参军。1926年末,李硕勋到由叶挺独立团扩编成的第二十五师担任政治部主任,在这支“铁军”中进行了有力的政治动员。
1927年夏天,革命万分危急的时刻,李硕勋率二十五师主力冲破拦阻到达南昌参加起义。起义军南征时,李硕勋又担任了该师党代表兼师党委书记。到达广东三河坝后,他与朱德、周士第一起组织该师所剩的3000人与上万强敌血战,失利后率队进入赣粤边。当时,其他领导同志认为李硕勋长期在上海工作,便于找到党组织,便派他找中央汇报并接关系。他将工作交给陈毅后离队,这支英雄的部队随即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奔向了井冈山。
李硕勋到达上海后,担任过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军委书记、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一直以机智勇敢著称。一次,他得知江苏省委秘书处被捕探发现,仍奋不顾身赶去收藏秘密文件,在阳台发现巡捕形成包围时跳到邻楼。脱险后他又长时间留在附近路口,遇到前来的同志便告诫切勿接近已被破坏的机关。李硕勋因过去是学生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认识他的人很多,其中有些已经叛变,此时上街活动很危险,他却全然不顾,仍乔装后日夜外出。
李硕勋从事白区工作时,仍注重于武装斗争,于1930年内在江苏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农村暴动,建立了红十四军等队伍。他还在上海各区委内建立了兵委,并向部分工人纠察队员发武器,对敌特和叛徒形成了有力震慑,一时防止了对地下组织的重大破坏。当时,党内主管军事工作的周恩来对李硕勋非常称道,中央决定委派他到红军中任军政委。
1931年5月,李硕勋在奉派赴红七军途中因故留香港,改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7月间,他赴海南岛指导当地红军工作时不幸被捕,两个月后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