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李双江歌曲选》《军歌大全》《军旅音乐文献库》《解放军音乐史》,担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国人民解放军歌曲博览》艺术顾问、《中外流行音乐歌曲1000首》顾问。
首唱《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打个胜仗笑哈哈》《北京颂歌》《船工号子》等歌曲,并在全国广为传诵,激励了几代人的情怀。 曾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音乐电视《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获首届中国音乐电视金奖,唱片《红星照我去战斗》发行380万张,《李双江歌曲集锦》全球发行120万套,CD《李双江全集》发行40万套,荣获1999年国际音乐盛典“终身成就奖”,2005年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
李双江
李双江教授一直说自己是一名“战士歌手”,这也的确是他歌唱生涯的真实写照。1963年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文工团,1973年调入总政歌舞团,1994年又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其间还曾当过骑兵、运输兵、炊事兵,从来没有离开过军队。他人在军队,心也在兵营,情更系战士。在新疆,他每天与战士生活在一起;在总政歌舞团,他坚持年年进哨所,下海防,走边关,最多时达到一年为兵演出300场的记录;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每年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仍坚持为兵演出60多场。2002年,他率领学员登上帕米尔高原慰问红其拉甫哨所的战士;2007年,又带领弟子在新疆边陲军营举办8场音乐会。看着他欢快的身影,听着那动人的歌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官兵无不为之动容,“老李”、“大哥”、“双江”,是官兵们对他的亲切称呼。
1946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李双江教授的家乡黑龙江哈尔滨,由那时起,他就对人民这个神圣的字眼充满感情。因为他从文艺战士那里学会了第一首歌曲《放羊山歌》,唱出的是人民的心声,这首歌还在哈尔滨电台播出,也是他第一次为人民演唱,在人民助学金的资助下,他这个穷孩子最后又读完了中央音乐学院,直至成长为一名解放军的文艺战士。他不但用50年优美动听的歌喉回报人民,而且还以各种方式报答人民的养育之情。将近10年,他年年拿出六七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2007年又向新疆捐资20万元修建“希望小学”;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他是最早捐助善款的艺术家之一,一次就捐出60万元。
“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民族民间”,这是李双江教授50年艺术实践的理论结晶。他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训练把握娴熟,修养深厚,他在民族民间艺术的海洋中沉浸已久,出神入化,而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唱方法,则是他对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他的演唱风格鲜明,柔中见刚,情随声起,疾徐有致,余音绕梁,不愧是民族声乐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每次他登台高歌,总能获得最热烈的掌声;每次与他同行,我也总能看到老中青几代观众将他团团围住,与他交谈,请他签名,而他永远都是热情相待,报之以亲切的问候。1994年,他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至今,15年中将自己的艺术实践转化为教学实践,创建了“红星音乐坛”教学模式,训练、演唱、素养培育,台上台下,合为一体,相互促动,一大批优秀的表演人才从此脱颖而出,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屡获殊荣,成为文艺舞台的中坚力量。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旅音乐研究所,编纂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等巨著,为军旅音乐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李双江 - 人物评价
李双江
在三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李双江坚持走中西结合的道路,在刻苦钻研欧洲传统美声唱法的同时,他又大量地从民族声乐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保持民族风格。特别是在新疆的十年中,李双江长期生活在部队战士和少数民族群众中间,深受十几个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哺育和熏陶,对他后来的个人演唱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他的歌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李双江在中国歌坛上,堪称一代歌王。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李双江的歌声几乎占领了各种广播媒介。李双江演唱的歌曲清新、明亮、抒情,一扫“样板”之风,一经传播,很快流行。李双江的男高音是国内外闻名的,尤其是他的高音C,明亮、清澈、浑厚,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超越。有国外媒体称李双江“是严谨的技巧的表现,是炽热情感的交流,风格高雅,多彩多姿,其高音像海浪涛涛,低音的叙述又像花间潺潺流水,令人陶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