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残奥会,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很多残疾人运动员出现在领奖台上,他们面对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激动的心情更难以言表。
34岁的李瑞芳是两届残奥会举重金牌得主,她也是一位普普通通,正在为2008年残奥会努力准备的残疾人运动员之一。
憧憬 明年奥运金牌最珍贵
李瑞芳动作麻利地从床上坐起来移动到床边的轮椅上,在这个6平方米左右的小宿舍里,并排放了两张单人床之后已经没有什么空间,然后,就是两张床边的两台轮椅,李瑞芳和她的队友就住在这里——天津体育学院国家残疾人举重集训中心的宿舍。“我去训练了。”她与队友打着招呼,然后用手摇动着轮椅“走”出宿舍楼,她住的是一楼,加速、减速、停住,她“走”得不比任何人生疏,到楼门口的塑料门帘前,她双手用力一挥钻了过去,然后手马上回到轮椅两侧的车轮上。
从宿舍楼到训练馆,不到200米的距离,从训练馆到餐厅,不到300米的距离,李瑞芳就是这样每天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游走,坐在她最忠实的轮椅上,在包头的家中,有她深爱的丈夫和五岁的小女儿,不过她现在无暇顾及,因为,她想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到一枚自己认为最珍贵的金牌。
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后面,其实有着不凡的成就,“我曾经是75公斤级、82.5公斤级和82.5公斤以上级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现在大概75公斤级的纪录已经被打破了吧。”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曾经的辉煌,就像在评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样,很显然,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向不熟悉自己的人做自我介绍的程序。而我才刚刚意识到,面前的这位34岁的老将手里有大大小小12个国际比赛的金牌,还是悉尼残奥会和雅典残奥会的金牌获得者。
“2008年奥运会不是在北京吗?所以我一定要参加,那是我最大的梦想,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也是我心目中最珍贵的一枚金牌。”李瑞芳床头的小桌上放着这个房间里看起来惟一有些贵重的物品——一台笔记本电脑,她说,没有训练的时候,这就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工具,“我每天都会给爱人和女儿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候在网上跟他们聊天,我女儿一岁多在电话里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时候,我一夜都没睡着。”
过去 曾是街边“烟卷姑娘”
34年的人生,李瑞芳已经有了很多坎坷的经历,而三岁那年的一次发烧,更是童年噩梦的开始。三岁那年,李瑞芳忽然开始发烧,高烧不退,李瑞芳三天三夜都没醒,妈妈着急了,找了村子里的赤脚医生给她打了几针退烧针,但还是不见好。最后,绝望的李妈妈背着幼小的李瑞芳走了30多里的路去坐火车到城里去找医院。医生确诊,李瑞芳是骨髓灰质炎,从腰部以下都不能动,两条腿无法用力。
李瑞芳就在病魔的折磨之下坚持上完了职高。职高毕业后,人生又变得渺茫了,为了生活,她拄着双拐在街边卖烟,“那个时候包头好冷啊,我在街边站得脚上都起了冻疮,过年人家都穿新鞋,我的脚却肿得连新鞋都穿不上。”卖烟的经历被李瑞芳看做是自己的一个重要的历练过程,“如果没有那段时间,我不会有这么坚韧的个性。”
1993年,李瑞芳终于遇到了自己的恩人李伟朴,同是包头人的李伟朴当年已经在包头带了一个成绩不错的男选手,一次出国比赛之后,他得知世界上残疾人举重已经有了女子项目,就找到了李瑞芳,从此,李瑞芳找到了生活中的方向——不断地夺取金牌,四个世锦赛冠军、两个残奥会冠军……“烟卷姑娘”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冠军。现在,李瑞芳还是包钢福利厂的一名职工,在不参加国家队集训的时候,她也有自己的工作单位,不过,谈到2008年残奥会后即将退役的生活,她还是有着很多的担心,“我希望回去之后能够有个好一点的归宿,想起未来有时候觉得很渺茫,因为不知道回去之后,我可以做些什么。”
训练 自认为已成一种习惯
李瑞芳坐着轮椅沿着宿舍的小路走到训练馆,这条平整的小路她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次,训练馆的门口有一个小坡,就在我还在迟疑如何为她开门的时候,她已经猛一用力推车“冲”进了大门。
训练馆的一面墙上的正中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另一面墙上则挂着一个时钟,上面写着几个红色的大字:距离2008年北京残奥会还有533天。队友们都还没来,李瑞芳熟练地用力一撑,就已经从轮椅上移动到了举重床上。从事残疾人举重运动的运动员都是腿部有残疾,他们需要躺在特定的举重床上,将杠铃平举起,停留特定的时间。
对于这种训练,自己早就已经习惯了。从1993年练习举重开始,李瑞芳已经练了14年。
“其实你们应该采访一下我们的教练,他真的很不容易。”李瑞芳指着自己的恩师李伟朴说,现在国家集训队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早些年的时候,他们残疾人训练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自己出去训练,自己做饭,我们教练为了训练经费还给人家当健美教练,还带着家里条件比较差的队友出去给人家擦皮鞋。”
坚韧产前一周还保持训练
“生了孩子会不会影响竞技状态?”当我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瑞芳几乎没有停顿地回答,“不会的,我觉得有了孩子力量还能增长。”
教练李伟朴曾经说,李瑞芳的技术是“训练完就把孩子生了”,谈到这个时,她自己也笑着说,“我生产之前一周还在训练呢。”2001年,李瑞芳剖腹产得了一个宝贝女儿,生这个女儿并不容易,因为残疾的原因,李瑞芳腰侧弯,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打麻药,因为打不进去麻药,她那天在产房里呆了七八个小时。而孩子刚出生九天,她就狠心给女儿断了奶,“那个时候看到女儿在哭,我自己就趴在床上哭。”尽管不忍,李瑞芳还是马上就投入到了训练中,因为她要迎接一个月之后的选拔赛。孩子刚出满月,李瑞芳就在当年的世锦赛选拔赛中拿到了第一,等她回到包头,才知道一直帮自己带孩子的母亲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她一下子哭昏了过去。说起这段往事,李瑞芳的眼睛红了,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曾经为奥运三次推迟婚期
李瑞芳参加了2000年和2004年两届残奥会,而2000年的那次夺冠对于她来说,更加刻骨铭心一些。
“我和我爱人1995年认识了,1997年准备结婚,但是为了参加悉尼残奥会,我们推迟了三次婚期。”曾经的记忆对于现在的李瑞芳来说,是甜蜜的,1999年李瑞芳夫妇都已经将结婚请柬发了出去,但是考虑到2000年马上到来的残奥会,那个婚礼还是推迟了,李瑞芳在2001年1月终于把婚给结成了。
“场下的观众,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在喊着‘CHINA’,那个时候我真的是热血沸腾。”谈到让自己记忆最为深刻的2000年残奥会夺冠的情景,李瑞芳说,由于在自己之前,有一个中国选手三把都失败了,教练就商量着,要把李瑞芳的重量也减一些,力图求稳,“教练说的时候声音很小,怕我听到,但是我偏偏听到了,我当时特别坚决,没有压低重量,就是觉得,我一定能够举起来。”李瑞芳成功了,她获得了自己第一枚奥运会的金牌,她说,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是自己觉得最神圣和骄傲的时刻,那种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记】相约明年北京见
李瑞芳的轮椅很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台已经磨损得有些发亮,但看上去质地不错的轮椅,而正是这台轮椅,已经陪伴了她整整7年的光阴,“包放后面,水瓶插前面?”我问,李瑞芳摸着轮椅的扶手说,“对。”“刹车的时候磨手吗?”“不磨,习惯了。”
陪着她走出训练馆,轮椅的车轮突然被一个井盖卡住,我和同事正要冲过去帮忙,只听她连声说,“没事没事,我自己可以。”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地问,“每天是不是有专人送你们去训练馆和餐厅啊?”她哑然失笑,“我坐着它(轮椅)可是到处走呢,有时候我们几个人结伴会出去逛逛,出去吃饭,现在的商场不是基本都有残疾人专用的坡道吗?”她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也释然了。
临别的时候,李瑞芳执意要在路边看着我们先走,“有空到北京来玩,我们带你去公园转转。”她笑着答,“好啊,我们2008年北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