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品仙:随胜利上演的悲剧
|
三十四年十一月八日,我從安慶飛赴南京,翌日即由京随同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一同赴渝,出席十一日舉行的军事復員會議。與會人員,有陸军總司令、军政部部长、军令部部長、各行營主任、各戰區司長官、及其他军事重要部門主官;會議由军政部部長陳诚将军召集。此次會議的內容,顧名思義,可想而知是使軍隊由戰時的擴張狀態,回復戰後的平時狀態。其主要議案大意如左:
㈠ 各戰區司令長官、集團軍總司令、軍長等主官職位及機構一律撤消。
㈡ 全國軍隊按平時編制,以師為單位,保留六十個整編師。
㈢ 停止征兵。
㈣ 所有游雜部隊及偽军一律收束编遣。
㈤ 军事人員不得兼任行政官吏。
㈥ 行政官吏不得兼任黨務工作。
會議進行非常顺利;很少有人提出疑問,大部時間都是聽取議案的解释。此等議案想早已議妥並經考虑週詳,所以很快都獲得通過。閉會時主席说明,此次大會議定各案,實為戰後整軍,使軍隊國家化的要務,既經全體決定必须迅速實。
早在我赴渝出席軍事復員會議之前,於前往徐州視察受降及接收情形之際,曾獲知共匪陳毅等部隊在蘇北一帶有企圖異動之情報,並已組織蘇魯皖邊區蘇維埃政府,嗣又派遣军隊竄至徐州南方之三堡附近,将鐵路破壞,阻撓國軍遼輸,及迫令當地日軍向他們投降。當即判断共匪必在最短期間內公然從事叛亂。故我回至蚌埠之後,即欲建議中樞,在徐、蚌接收之後,以第十戰區之現有兵力進剿蘇北共匪,根除後患。當時我十九集團軍正奉命自徐州向泰安、济南北上保護津浦路之交通,十五集團軍已進駐徐州,廿一集團軍在蚌埠以南,另有郝鹏舉、張嵐峰兩部偽军,各約一萬馀人,隊伍亦颇整齊,则在徐州至歸德一帶侯命收編。依當時的計劃,擬以何柱國的十五集團軍及陳大慶的十九集團军,沿津浦路及徐海路,遮斷蘇北與魯南共匪的連絡,阻止蘇北共匪北竄;然後以二十一集團軍為主力,配合郝鹏舉、張嵐峯兩部偽军,由盱眙、天長東進,向蘇北共匪包圍進剿,予以殲滅;最後轉移主力指向魯南沂蒙山區,將魯南殘匪圍殲於東海岸一帶地區。二十一集團軍過去與共匪作戰多次均獲勝利,颇有經驗,共匪對他非常畏忌,相信不難予以肃清。
上项计劃我曾向李主任宗仁申说(李當時任行營主任),請他轉請中樞核奪;我至重慶開會時,亦想將之作成提案,密陳統帥部核辦。至開會後,因會中第一個議題即是復員整军,戰區长官部、集團军總司令均在撤消之列,所有各軍均縮編為師,同時規定遣散所有游雜部隊及偽军;我深感我的提案與會議各案的性質大相背馳,為免與中央政策發生抵觸,遂將提案的計劃取消。李宗仁主任可能亦因此未便向統帥部提議。當時我曾就是否應另向中樞建議一事,反覆思量,後來我想到统帥部對各方面的情形當知之較詳,對共匪的陰謡必有應付良策,不必過分憂慮而作罷。
於是,會後即遄返合肥,着手辦理復員整軍工作;首先将我所兼的安徽省黨部主任委員一職報請解除,由中央黨部派劉真如同志接任。嗣即下令撤消戰區长官部、各集團軍總部、軍司令部等機構。其間因人員安置調動及編遣經费领放等問题一時未獲解決,執行不免稍有遲延。至三十五年二月中旬,中央政府還都南京後,又召開第二次復員會議;會中討論議案,概仍是上次議案的重申,不過解決了若干枝節問题,主要在催促實施縮編而已。會後我即将第十戰區長官部一切未了事宜於四月中旬辦理結束,所部各军師亦悉按命令整編完成。二十一集團軍的三個军,缩編為三個師,改氲诎私椌竻^管辖,由中央派夏威為第八绥靖區司令,我本人则奉令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此時郝鹏舉、張嵐峯兩部偽军已由徐州北去,迄無下落,可能已為共匪所迫編了。
當中央政府積極進行復員整軍之際,共匪却乘機積極擴充,同時襲攻國軍,爭據城镇。中央政府要撤消淪陷區的各偽組織,共匪則在竄據地區成立共黨政權,與中樞分庭抗禮。中央政府召集國民大會從事制憲及選舉總統副總统還政於民,共匪則拒绝参加,並煽或各地青年學生遊行示威,反對政府。同時派林彪匪部竄往關外,在蘇俄的掩護下,接收東北全部日軍遗留的武器、物資,迫編以前偽滿的全部偽军,不下十馀萬人。我政府派往東北接收的军隊與人員,蘇俄则拒绝移交或藉故阻撓。如是共匪乃乘機坐大,数月之間,僅東北一隅,共匪军隊即發展至數十萬之衸。其他蘇、魯、冀南,晉西等地,共匪接收及劫掠的人員武器,合計起來亦不下数十萬人。從此匪军勢力益形膨漲,愈難就範了。
中央政府在日本投降後,即決定裁军復員,取消戰時各级军事指揮機構,調整黨政工作人員,並已決定召集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普選,還政於民。此乃是國家建國必然的程序,無論任何黨派,任何军隊,均應绝對遵守。共匪對此不但不予遵守執行,反而利用機會擴大军隊,組織蘇維埃政府,霸據地盤,襲擊國軍,破壞國家统一,其企圖傾覆政府,已昭然若揭。我中央政府,如在此時,即不顧一切,毅然決然宣佈共匪罪狀,下令討伐,乘我軍勝日餘威,以領袖蔣公受舉國人民熱烈擁戴之德望,復以戰時指挥機構猶未撤消,軍隊部署仍能迅速,即集結大軍分途進剿,以當時强大之形勢,對付破败不整之共匪,未始不可一鼓蕩平;縱使一時不能解決,亦不至使共匪若是猖狂。無如我中央政府,因受外交上之壓力,與盟邦不友誼的行為,竟使我中華民國不亡於日本,而毁於共禍,實非吾人始料所及。言念及此,能不痛心!
中日開戰之初,蘇俄本是支持我國的友邦,旋因有事於歐洲,轉與日本拉攏,訂立中立條約,最後復出兵對日,其不顧信義,世所熟知,且蘇俄是國際共黨的首腦,其暗助中共亦不足怪。惟美英兩國,在日本襲擊珍珠港,攻佔新加坡之後,已與我缔盟共同對日,期我能牽制日軍主力於中國戰場,以減輕彼等所受之壓力,俾彼等能從容集中力量拯救歐洲,理宜與我開諀相見有始有終,不料在德、義、日軸心行將崩潰之時,竟與俄國簽訂雅爾達秘約,出賣我國;不經中國的同意,即將我東北之[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品仙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李品仙:随胜利上演的悲剧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李品仙 |
下一篇文章: 广济战斗-可以看看李品仙的水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