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蚕茧是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蚕茧。1928年经美SMITH- SONION学院鉴定,确认它是蚕茧。尽管有的学者曾经对此提出过疑义,称“这个发现是很靠不住的,大概是后世混入的东西”,“我们不能根据这个靠不住的孤证来断定仰韶文化已有养蚕业”(夏鼐《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考古》1972年第2期),但迄今为止,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西阴村的发现是可靠的,并非仰韶文化中的“孤证”(唐云明《我国育蚕织绸起源时代初探》,《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近年来的考古资料对后者不断给予重要的支持。1980年和1981年,河北正定南阳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两件陶蚕蛹,其中一件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室鉴定,系家蚕蚕蛹(唐云明《浅述河北纺织业上的几项考古发现》,《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5辑,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出版,1981)。此外,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有陶蚕(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中也有蚕形图案(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荥阳青台仰韶文化遗址瓮棺发现的纺织品标本,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研究室鉴定,不仅有用麻织的布。还有用蚕丝织的帛和罗(张松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纺织物的报告》,《中原文物》1999年第3期)。以上材料表明,中原地区蚕桑业的起源是很早的。
在祖国南方地区,中国先民将野蚕驯化为家蚕至今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发现的较早的丝织品是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品残片。该残片中的绢片尚未炭化,但已变质,长2.1厘米,宽l厘米(汪济英、牟永抗《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考古》1980年第4期)。1979年有关单位对残绢片作进一步鉴定,“确认为长丝产品,经纬向丝线至少是由20多个茧缫制而成,没有加捻。股线平均直径为167微米,丝缕平直。绢片是平纹组织,表面细致、平整、光洁。经密52.7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陈维稷主编《中国古代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1984)。根据C14的年代测定,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的年代至少不会晚于2630BC±140年,所以,学术界公认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和丝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丝织品。此后,在江苏吴江梅堰(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6期)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出土的器物上均曾发现有蚕纹图案。以上材料表明,长江流域似乎亦有可能为我国蚕桑、丝织业的起源地之一。
正因为蚕桑、丝织业是在我国许多地方先后开始的,所以有关嫘祖的传说在全国各地流传颇为广泛。仅刘守华先生所举学术界所言嫘祖故里。即有湖北宜昌、四川绵阳、山西夏县、山东费县和浙江杭州等说(刘守华《嫘祖传说考辨》,《中华民族之母嫘祖》,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马世之先生所举另有湖北黄冈、湖北浠水、四川茂陵、四川盐亭、河南西平诸说(马世之《嫘祖故里新探》,张德轩主编《厚重天中——天中文化论集》,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以上各种说法分别在不同地区长时期流传,应该说皆非空穴来风,它们均有或多或少的历史依据,不能一概否定。
三 嫘祖文化流变管见
值得注意的是,嫘祖的传说一开始就与黄帝的传说紧密相连,所以.马世之先生称嫘祖文化为炎黄文化的亚文化(马世之《嫘祖故里新探》,张德轩主编《厚重天中——天中文化论集》,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黄帝的传说虽然流传地域颇为广泛,但目前绝大多数古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均赞同传说中的黄帝一系属于中原文化系统。2006年5月18日,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郑州召开嫘祖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就嫘祖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发表了个人意见。2006年10月15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西平县委、县政府在西平再次召开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经过论证,大家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嫘祖故里在西平。正如与会专家所论,嫘祖故里在西平的说法有文献记载、考古学资料和大量风物传说材料作为支持,其他诸说均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以上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在此,笔者对以上意见,略作补充,以期求教于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大家。
笔者以为,嫘祖里籍的诸多说法实际上反映了远古时期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与吸收的背景。考古学资料均表明,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很早就是华夏族群先民生息、繁衍的地方。与此同时,黄河上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均发现有不少新石器文化遗存和不同文化类型,它们的文化内涵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但又或多或少地与相邻文化或中原文化相互渗透。嫘祖的传说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正说明嫘祖文化的源头应该是多个而不是一个。但应该强调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惟有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广泛吸收了长江流域、黄河上游、山东半岛、江淮流域和北方地区等各族文化中的先进因素的基础上,一脉相承,继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中原地区以外的诸多种新石器文化却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止步不前乃至倒退的迹象。中华文明在中原地区得到了最充分的发育,中原地区也因而最先进入文明时代。应该说,嫘祖的传说应该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在融合了周边地区各族流传已久的有关嫘祖的传说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概括、整理和加工而逐步形成,并最终融合于中原地区炎黄文化系统。
嫘祖文化在中原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根植于中原文化系统。夏、商、周三代及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所在黄河流域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远比长江流域重要,在此后长达数千年,中原地区一直居于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经过古代学者的改造和统一.最终定型后的嫘祖传说在中原地区尤其是在称为天中地区的西平一带广为传颂,应该说是无足为怪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