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的各种逻辑矛盾和范畴错误,弄清楚概念的逻辑机制,确立新的概念体系。
赖尔进一步提出,哲学的归谬法既是破坏性的方法,也是建设性的方法。就其可以揭示理论中的各种逻辑矛盾和范畴错误而言,它是破坏性的;就其可以帮助弄清概念的逻辑机制,建立新的概念体系而言,它又是建设性的。他还指出,归谬法必须反复不断地使用,因为每个基本概念或命题,均处于复杂的逻辑关系之中,哲学要从总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全部逻辑交叉方位,就必须反复使用归谬法,直到每个概念没有误用的机会时为止。
(三)意义理论
赖尔阐发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竭力反对把定义与指称等同起来,也就是不同意把一个词的意义看做这个词所指称的对象或实体。
赖尔认为其理由有三点:第一,如果每个单独的词都是对事物的指称,那么,一个包含多少个词的语句,就应当是一个由多少个词所命名的对象的组成名单。例如:3是一个素数,就应当是一个由这五个词所命名的对象所组成的名单。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语句中的许多词根本没有它们所指称的对象或实体。第二,有些摹状词具有一定意义,却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如第一个登上埃维勒斯山顶的人这个短语,如果没有一个人登上过这个高峰,即这个短语没有指称任何对象,但还是有意义的。第三,并非所有的词都是事物的指称,实际上许多词都不指称某一具体事物,如动词、副词、代词、形容词等等,都不是名称,都不指称任何事物,都不能作为语句的主词,但它们却都具有自己的意义。再说,有时一个对象有几个名称,不同的名称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暮星和晨星这两个语词具有相同的指称,即指称同一对象,却具有不同的意义。
赖尔进一步论证说,词的意义既不是具体的物质的实体,也不是抽象的精神的实体,从根本上说就不是实体。为说明这一点,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可以把词比作棋子,把词的意义比作棋的下法。棋子可能是由象牙雕成的,也可能是由木头雕成的,它们是一些实体。可是棋子的下法则不是由任何材料组成的实体,既不是物质实体,也不是抽象的实体。同理,词由若干音节组成,它们是具体的,但词的意义却是抽象的。
赖尔同意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认为语词的意义不是由它的指称而是由它的用法,即它所起的作用,它所完成的功能决定的。换言之,一个词的意义完全取决于它被使用于其中的语境。所以他说,如果我们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意义,我们就是了解某种类似于一组不成文的规则那样的东西,就是学会正确地把这个词或短语使用于无限的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境。
不过有一点他与维特根坦不同,维特根斯坦认为,不仅语词的意义在于它们的用途,而且语句的意义也在于它们的用途。赖尔则认为,意义的真正体现者是词或短语,而不是语句。这就是说,意义主要是与词相关的,而与语句没有什么关系。他认为这种情况在下列事实中是异常明显的,一个语句可能是完全荒谬的,如拿破仑是5,然而构成该语句的词则不可能是荒谬的。因此,赖尔指出,一个词只有是否有意义之分,不存在是否荒谬的问题。他又打了一个比方说明这点。他说,我们使用语词或短语构成语句,就好像厨师用面粉、食糖、咸肉和盐等材料制作甜饼一样。我们可以评论说厨师是否正确用料,但不能说厨师是否正确地使用甜饼。同样地,我们可以问一个人是否知道如何使用或者如何不致误用某个词,但是我们不能问他是否知道如何使用某个语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