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核威慑下的战略思维 军事艺术的最高殿堂是战略思维。自一九四五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后,世界末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宇宙中我们这颗湛蓝色的星球。战争骤起,将不仅是在头顶掉下来炸弹,留下几具血淋淋肢体残缺的尸体,而且可能是整个城市瞬间消失的恐怖。两强相争,再难像打常规战争那样从容对弈了。这必然促使着军事家们的战略思维发生着质的变化。 拿破仑再悲观再被动,肯定也不必担心巴黎会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卢浮宫珍藏的大师们的油画和雕塑一眨眼灰飞烟灭。而毛泽东自解放战争时期,即被迫将核威慑纳入了自己的战略思维。这对于他的决策决心、计划策划、判断决断等等过程无疑会起到相当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军事大师都因无法实现军事战略思维的这一质的飞跃,所以,对于毛泽东,他们似乎只能望其项背了。 毛泽东是世界上最高明的核战略家。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法援越、金门炮战,为了我们这个百年苦难的民族,毛泽东以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极其罕有的心理承受力,硬扛着美国的核威慑;以后的抗美援越和珍宝岛反击战,我们有了一定能力的“等效威慑”。美苏两霸曾多次妄图以核讹诈压服中国。毛泽东除了宣布原子弹是纸老虎之外,还有一句震聋发聩的经典论述:“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无奈地耷拉下脑袋,勃列日涅夫胆怯地收回了伸向核按纽的手。 然而,毛泽东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明白“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为此,他下令狠抓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制。于是,我们拥有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地球卫星、核潜艇!我们中国人民至今不仍在毛泽东时代建造的核保护伞下安居乐业、改革开放吗? 关于所谓的“核冬天”对人类整个思维状态(包括生理、物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强烈影响,以至激发嬗变的学术理论研究,比较沉寂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基辛格似乎有所研究和领悟,于是他在哈佛大学让他的学生读毛泽东的著作,而当他面对八十高龄垂垂老矣的毛泽东时,仍禁不住感到一种电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拿破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以少胜多的典范 拿破仑不如毛泽东的十大理由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