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成穿着希特勒的衣服,双手鲜血淋漓,几个黑色的大字写着:“拉宾是犹太民族的叛徒!”
在震耳的喧嚣声中,拉宾走上国会讲台。他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第二天,在以色列国会就是否通过以巴和平协议的辩论会场上,拉宾再次走上讲台:“100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摧毁我们对和平的梦想。”
《和平之歌》
1995年11月4日晚8时,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国王广场,一个以色列群众祈祷和平的集会正在举行。
晚8时30分,73岁的拉宾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台下,拉宾不禁心潮澎湃,语气坚定有力。
“请允许我这样说,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要感谢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们都是为了反对暴力、拥护和平而光临的。我和我的朋友西蒙·佩雷斯(外交部长)领导的政府决定给和平一个机会———这个和平将解决以色列大部分的问题。”
“我当了27年的军人,只要和平没有到来,我就会矢志不渝地斗争下去。我相信现在有一个机会,一个争取和平的伟大机会,为了站在这里的人,为了更多的不在这里的人,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拉宾的讲话一结束,偌大的国王广场上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人还挥拳喊起了要和平不要暴力的口号。此刻,人们唱起一首熟悉的歌曲:“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祈求神灵。”
这首《和平之歌》是以色列词作家罗特布利特在1969年创作的。它是表达以色列人民渴望和平、抗议无休止战争的第一首歌,但当时的以色列军方认为这首歌中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禁止军方电台播放这首歌。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对耶路撒冷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后,一部叫做《文工团》的电影在以色列公演。这部电影真实地描述了《和平之歌》的写作过程和它问世后所引起的争论。此后,虽然右翼利库德集团仍然将其列入禁歌之列,但《和平之歌》已在以色列上下广为传唱。
血溅安息日
11月4日晚9时30分,集会结束。10分钟后,拉宾手挽夫人莉娅,缓步走下台阶。人群如潮水般涌来。
拉宾一行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过广场,准备乘车离去。拉宾一边走一边与热情的群众握手。就在此时,拉宾突发奇想,他对佩雷斯说:“你跟我说过,在这个大会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这人群中有谁会开枪?”佩雷斯把它当作笑话,一笑了之。
当拉宾走到自己的防弹轿车旁,正待保镖打开车门时,一个埋伏在车门旁的男子举起9毫米贝雷塔牌手枪,向拉宾的腹部开枪射击。当拉宾捂住腹部弯下腰去时,凶手又第二次扣动了扳机。此刻,凶手距拉宾只有1.5米远。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凶手一边开枪,嘴里还一边喊着:“没事,这不是真子弹。”
在保安人员制服凶手同时,防弹轿车载着身受重伤的拉宾风驰电掣般驶向医院。在车上,司机和保镖都清楚地听见了拉宾用微弱颤抖的声音说出的此生最后一句话:“我没事,没事……”
子弹一颗打在脾脏上,另一颗直入脊椎。令医生们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颗子弹竟是在国际上被明令禁止使用的“达姆弹”,即俗称的“炸子”。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取出拉宾体内的子弹,但“达姆弹”已在拉宾体内爆炸,大量血管被破坏,血流如注,鲜血染红了手术台。
11时10分,医生和护士走出了急救室,不少女护士脸上挂满了泪花。11时14分,拉宾的高级助手埃坦·哈博走出医院,向守候在那里的记者和人群宣布:总理遇刺身亡。这天,是犹太教的安息日。
和平精神永存
1995年11月5日下午,拉宾的葬礼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举行。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一悲壮的仪式,其中有13位国家元首、22位政府首脑。为避免刺激以色列人的情绪,阿拉法特没有出席拉宾的葬礼。葬礼4天后,阿拉法特出人意料地从加沙飞抵特拉维夫,来到拉宾遗孀莉娅的家中吊唁。
葬礼上,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先后致词,盛赞拉宾的伟大功绩。
美国总统克林顿回顾了不久前在白宫与拉宾、阿拉法特等人一起正式签署巴以协议的情形。他引用了《圣经》中的一段故事:“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犹太人的祖先)对上帝的忠诚,命亚伯拉罕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掉。当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亚伯拉罕果真准备这样做的时候,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让拉宾去了,他是在用更加严酷的方法考验我们。”
拉宾外孙女娜娅说:“以前我们从噩梦中惊醒,可现在我们醒来时看到的却是噩梦。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的柔情。在我们的心里没有复仇的想法,因为悲伤已经占据了所有的空间。”
最后发言的是拉宾生前的助手埃坦·哈博。他拿出一张浸满拉宾鲜血的歌词。这是拉宾遇刺当天在群众集会上同大家一同演唱《和平之歌》时的歌词。“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才读了一句,哈博已经泣不成声。
下午3时30分,8名以色列军官将拉宾的灵柩放入墓穴中。黄土渐渐掩埋了这位伟大的和平斗士,仪仗队鸣枪志哀。没有国歌、只有眼泪的葬礼在犹太教拉比的诵经中结束。墓地上只插了一块小木牌“伊扎克·拉宾,1922—1995”。
这天夜里,耶路撒冷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一连三天……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