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到了“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一时间,“国家软实力”概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名词。
3月4日恰逢元宵佳节,喜庆之余,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指出了节日折射出的法律问题。“按照北京市政府颁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燃放烟花爆竹要在规定的时段和规定的地点,但是许多市民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定。”应松年代表说,“这种现象反映了民众是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而公民的法律意识,就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百姓的法律意识也会影响国家的形象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告诉记者,“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来的,他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国内对“软实力”普遍理解为文化、价值观念、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应松年代表指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国家软实力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他说,现在中国正在为奥运会的举办做准备,届时将有许多外国运动员和外国媒体记者来到中国,中国公民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开车系安全带、过马路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等,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也许某个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的一个违法举动,被外国人看在眼里,就可能会影响他对中国的看法。”
应松年代表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宁根福经常带领杂技团赴国外演出。他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出国门,或旅游、或探亲访友、或留学。“许多外国人是通过这些中国人来了解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走出国门后,就应该像一名外交官。”
官员的法律意识尤其重要
“国家官员是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人,如果官员们自身不守法,法律意识不强,就会受到百姓的批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表示,政府官员在知法、守法方面应为百姓作出表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珏洲说,许多境外企业来华投资时,会考虑中国的法律环境,考虑中国官员的执法能力。外商很看重中国法律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官员们严格遵守法律,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外商投资,无形中就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兆泰房地产集团董事长穆麒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对官员法律意识的看法:“我主要与北京市政府土地和规划部门的官员打交道。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法律意识比前些年增强了,态度也非常好,与他们打交道时,只需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受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我们集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提高法律意识:教育、参与和监督一个都不能少
“尽管我所接触的北京市政府部门的官员知法、守法方面做得较好,但是一些政府官员违法违纪的报道仍见诸报端。这说明个别官员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穆麒茹委员说。
如何提高普通百姓和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呢?代表委员们列出了三条解决途径:
“首先是开展普法教育,让大家知道有什么法律。”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傅延华说,“只有知法,才能守法。”宁根福委员希望中国人在出国之前,能够参加有关方面的培训。应松年代表表示,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要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遇到问题时,应当首先想到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普法不是说教和喊口号,最好有实际案例,让百姓参与进来。”潘公凯委员告诉记者,“比如让百姓旁听案件庭审、参与社区矫正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傅延华代表强调了加大对法律执行力度的监督。他表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加强对刑事、民事案件的监督力度,还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者的监督,保证官员的执法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 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