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诚,1914年生于河北安次县。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进一步蚕食我领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各校相继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黄诚当选为清华大学救国会主席。救国会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黄诚作为清华大学学生请愿游行的领队,带领同学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以血肉之躯呼唤抗日救国。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洗礼中,黄诚于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8年春,黄诚参加了新四军,在陈毅指挥的一支队工作,不久调到军部,任军政治部秘书处长,协助袁国平等开展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黄诚不幸被捕,被关押进上饶集中营。国民党顽军公然诬蔑新四军“叛乱”,要他“反省”、“自新”。黄诚义正词严地痛斥,视死如归。1942年4月23日,黄诚从容就义,年仅28岁。
黄诚,男,汉族,原名庆和,学名诚,号幼山。1914年出生河北安次(今廊坊市)在封建地主家庭。幼年读私塾。1928年,入永清中学。1930年,入北平第四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运动。1932年秋,考入天津北洋工学院预科。1933年,和同学一起组织了“荒火社”读书会,并提出:“宣传民众为当今救国之要务”。1934年9月,考入北平国立清华大学。1935年春,与杨述等同学一起组织了进步团体“东方既白社”,编辑了《东方既白》杂志,介绍唯物辩证法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后任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副主席。同年11月,任清华大学救国会主席。在《怒吼吧》第一期上,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当时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积极参加组织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组织参加了“六一三”大示威。后发表了《让我们做最末一次被开除的学生吧》、《我被开除的前后》、《从学校开除学生说到殖民地教育》等文章,声讨反动当局迫害爱国青年的罪恶行径,表明了自己为祖国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9月,在党组织和吴承仕教授的协助下,转入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学习,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后任北平学联主席、中共北平学联党团书记,积极参加领导中国大学的救亡活动。1937年1月20日,被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和蒋南翔、杨学诚一起组织、率领部分平津学生前往武汉。后由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到七战区做川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后任第七战区巡视员,中共川军特别支部书记,负责抗日宣传,并举办了两期青年训练班,为抗战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处长。1941年1月13日,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在狱中,团结难友,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2年4月23日,壮烈牺牲于江西省上饶集中营石底监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