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任红军第二面军副政委的关向应
在长征中,关向应非常重视加强对部队的领导和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长征开始前,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准备,有针对性地对干部、战士反复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发动,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长征途中每当地区的变换、敌情的变化或遇到艰难险阻,他总以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必胜的信心,向干部战士讲述全国的政治形式,讲党和红军的光荣使命,讲革命征途上有利条件和困难,用部队中英雄模范和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部队,鼓舞士气,增强战胜困难、完成战斗任务的信心。
1936年4月底,红二、六军团沿玉龙大雪山西麓金沙江东岸迪沙前进,准备到中甸作短期休整,扩大红军和补充物资再继续北上。
从金沙江畔到中甸必经的玉龙雪山,海拔五千多米,高耸入云,人迹罕至,是积雪不化的万年雪山。部队渡过金沙江,就被玉龙雪山支脉哈巴雪山挡住了去路。抬头望去,一片银白。虽然已是5月,每到下午,山上还是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严寒刺骨。红军通过这座险恶的大山,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付出巨大的牺牲。关向应领导政治工作人员,出发前后反复进行思想动员,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千方百计,要做到不落下一个人,不丢掉一匹马。队伍来到山前,贺龙率前卫四师走在最前面,手里拄着一根棍子,艰难地朝上攀登。刚走到半山腰,突然狂风大作,迎面扑来,雪花跟着飘洒下来,哈巴雪山顷刻笼罩在昏暗之中,一会儿下起了冷雨,又忽然转变成鹅毛大雪。积雪很快结成了冰,溜滑难走,奇寒难耐,呼吸困难。有的战士被锋利的冰壳划破了腿,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快到山顶的时候,又一阵狂风怒吼,鹅毛大雪纷飞,一时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昏暗。有的战士看不清路,一脚踩空,滚下山坡。贺龙高喊道:"同志们,打开背包,把被子披起来!"又说:"同志们放油,不要停下来,危险!"他的关切,给大家极大的鼓舞,使他们忘掉了寒冷,忘掉了疲劳,勇敢攀登,奔向顶峰。关向应走在队伍的后边,不停地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勇往直前,使队伍信心百倍地翻过了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座大雪山。
5月1日,红二、六军团主力抵达中甸。中甸在版图虽然划在云南省,实际归西藏噶夏政府管理。部队到了这里,发现原来寄予很大希望的中甸,是一个只有几百户藏民,海拔四千米的荒僻山城,根本无法在此休整补充,部队准备稍作逗留休息继续前进。红军在此停留时间,召开了全军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决议大纲》,以及关于在西北创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和在少数民族中的工作的指示。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提出二、六军团当前的任务。为了顺利通过这一带藏族聚居地区,关向应和贺龙、任弼时对部队及时进行了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要求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贺龙还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主席名义发布文告,说明红军是为扶助藏族人民解除痛苦,为藏族人民谋利益而来,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号召广大藏族同胞和喇嘛僧侣"各安居乐业,毋得惊惶逃散",并希望"各尽其力与本军代买粮草,本军当一律以现金按价照付,决不强制"等等。
当时关向应身体不好,瘦得皮包骨头,但他依然勤勤恳恳,深入部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部队由此进入藏民聚集地区,藏民吃的酥油糍粑很多战士吃不惯,他首先学会吃,并且告诉大家:"如果不学会吃酥油糍粑,雪山草地走不出去,会要命的。"
红二、六军团在中甸地区前后逗留了几天,于5月5日继续前进,为减少沿途供给困难,二、六军团分作两个纵队先后由中甸出发。贺龙和任弼时、关向应率二军团为左纵队,经得荣、巴安(今巴塘)、白玉;六军团为右纵队,经定乡(今乡城)、稻城、理化(今理塘)、瞻化(今新龙),同时向甘孜前进。
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到中甸,总共走了146天,8100多里路。在这一百四十多天里,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追击,红军边走边打,经常处在紧张的战斗形势中。从中甸到甘孜,还有漫漫的长途,皑皑的雪山。一路上,二军团要翻两座海拔4000米和两座海拔5000米的雪山--海拔4500米以上是万年雪山。沿途峪谷纵列,雪山重迭,地势雄险。单是那怪戾的气候,就足能把一个部队拖垮。
关向应从长征开始,一直随五师或六师行动。五师、六师是后卫,担任阻击敌人的任务。据颜金生回忆:部队从中甸往甘孜前进时,位于左翼的二军团,沿着金沙江北上。经过连续的长途行军,在中甸等到的一点点粮食全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