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u >> 顾况 >> 正文

 

道是无情却有情——也谈中唐诗人顾况

    顾况——一个颇有神秘色彩、传奇性质、鲜明特色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只晓得在他进士及第(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50年后(公元806年宪宗元和元年)还在人世。他“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戏白乐天的佳话尽人皆知,但也有学者指出白居易以《赋得故原送别》拜谒顾况,应在公元787年后,此时顾况早已入山修道。有人说他为人闲散疏逸,放诞旷达,几近方外,傲毁朝列,贬死江南;有人说他词句清绝诙谐,古朴平易,俗中见奇,出人意表。有人说他上承杜甫,下启白居易李贺;有人说他是盛唐与中唐两座高峰的中介。对于他,我们有太多的谜团,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不解,让我们透过他的诗句,穿越时空的隧道,拂去历史的尘埃,尽量还原一个本来面目的诗人吧。

 

               少年情怀即是诗

 

开元全盛时,吴郡繁华地,顾况就降生于这特殊的时空交汇点。

大唐胸襟,三教并流,兼容共蓄;吴地风光,奇山异水,俊逸超群;苏州人情,诗书传家,人文会萃。自古吴中多“顾”人,顾家自汉魏六朝起,便已和朱、张、陆成为江南四大姓。

遥想当年,顾况定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书香且家道中落的仕宦人家。他的到来定给吴中望族顾家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从小聪明伶俐的他,一定深受宠爱,祖父甚至亲自教导孙儿。透过千年的风霜,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老一少的身影在水巷徜徉,在花丛穿行,在山路流连:“板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人家尽枕河的吴中郡,勤劳淳朴的苏州人,本身就是一首秀丽别致、浑然天成的抒情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意蕴深邃的工笔画;她是诗歌的故乡;她是诗人的摇篮。沉醉其间的祖孙俩对月吟诗,临山泼墨,把酒当歌。别样的文化氤氲,独特的家学渊源,淳美的风土人情,浸濡着他,哺育着他,造就了他。年少的他,豪放不羁,其诗“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他善山水,颇有特色。年少的他,酬躇满志。安史之乱后的第三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他进士及第,那一年,他可能还不到三十岁,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新乐府的创作者。

他得盛唐风蕴,而开法变之渐,兼取江南民歌的活泼自如与《诗经》的讽喻精神。注重“声教”而不仅仅局限在“文采之丽”(《悲歌序》)。他的文学主张和独特的经历,使他的诗显示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上承杜甫,下启白居易,开中唐一代的诗风。

有一年,他来到闽地,看到了一对父子时难舍难分痛不欲生,忍不住上前一问究竟。父子俩含泪审视着眼前这位满眼写着关切同情的陌生人,向他倾诉了自己的不幸与不平:男孩说,他被当地的官吏掠为奴隶,忍受了惨无人道的戕害(被其绝阳),做牛做马,累死累活,致使主人金玉满堂,却被视如芥,受尽折磨。父亲老泪纵横“我错了,我悔不当初!当初若听从了众人的劝告,不生你多好!全是我的错!”。“今日别后,今生今世,孩儿也许永远也见不到您了……”心摧血下,隔天绝地的情景,让诗人悲愤不已,他借男孩的口发出这样的呼喊“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囝》以凝练的笔墨,反映了闽地拐掠儿童为奴的野蛮风俗,可谓字字血,声声泪。诗序“哀闽也”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的同情,对残民害物者的愤怒控诉。像这样,关注民生疾苦,揭露批判统治者荒淫残暴的主题在顾况的诗作中并不鲜见。读着《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公子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顾况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道是无情却有情——也谈中唐诗人顾况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