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u >> 顾况 >> 正文

 

顾况

更有何人渡石
  此时况已离开灵溪到达台州临海,并偕好友游览巾山,巾山有双峰,又称双帻。传说晋时皇华真人修道升天,遗帻于此,留有华胥洞、仙人床等遗迹,民间传说此山有仙气。唐神龙元年(705年)巾山西麓建龙兴寺,十三年(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在此驻锡,该寺僧思托随鉴真“始终六渡”,才抵达日本九州。顾况向崇佛道,登此山遥望天台山,禁不住回忆起令人神往的石梁(即“石”)飞瀑而赋诗。
  顾况何时离职新亭监?约在大历二年(767年)前后。据《唐才子传校笺·顾况》考,大历前期(769~770年),况尚在苏、湖一带,与李泌、柳浑、皎然、陆羽等一时俊杰交游,招为吴兴人丘司议之婿;大历中期(771~774年),在永嘉(今温州)操办盐务,“为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作有《仙游记》、《释祀篇》,建中二年(781年)入韩滉幕府为大理司直。因此,顾况在临海任新亭监当是广德、永泰年间(763-766年)。贞元十七年(801年),顾况写下了著名的《嘉兴监记》,文曰:“天宝末,天下兵起。乾元初,上司凑议,宜以盐铁之职,总以社稷之臣,斡乎山海之利以富人也。淮海闽骆,其监十焉,嘉兴为首”,“大臣奉法,为事选人,拔其贤干,升于宪署,以官原阝显 光华之宠,趋其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此文正是他对曾仕新亭监和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多年从事盐务阅历的总结。
  成语“红叶传情”的来历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安禄山进行为期60天的“洛阳保卫战”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永嘉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体裁:【五绝】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译文:瓯越之地,流传着古老的风俗。风和日丽的江边景致秀丽。什么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仙乐般美丽动听的歌声,原来是那烟波中的岛屿奏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顾况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顾况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