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右臂残疾、6岁开始打球、17年坚持不懈……
今天,葛杨终于赢得一枚残奥会金牌。在锁定胜局的那一刻,他高高举起左臂,奋力地跳着,任由泪水在脸上流淌。
激动的泪水、闪光的金牌,是对这场比赛、对这段历程的最佳诠释。
“妈妈,我爱你们”
“妈妈!我爱你们!”刚刚走入混合采访区,葛杨就对着话筒大声喊着,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说父母为他付出了很多,晚上他们就从保定启程来看他。
今晚在北京大学体育馆进行的男子乒乓球单打M9-10决赛,是本届残奥会乒乓球单打最后一项赛事。葛杨的对手马麟,是他朝夕相处的队友,师从同一个教练。两人都是一路以3:0的相同比分冲入决赛。
比赛中,葛杨首局以11:7获胜,次局被对手以12:10扳回。随后,葛杨稳住心态,以力量和速度压制住了马麟,连胜两局,锁定冠军。
获胜后,葛杨与马麟紧紧拥抱在一起,随后向现场观众深深鞠躬。
“金牌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想要证明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葛杨说。
要坚持,要坚强
高擎五星红旗为他欢呼的人们,可能并不清楚,为了这一天,葛杨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
雅典残奥会上,本有夺冠实力的葛杨,在半决赛上意外失手,最终获得铜牌。“这个包袱,我整整背了四年。”
为备战北京残奥会,葛杨参加了全国乒乓球甲B联赛,与健全人一道比赛。三个月前,他每分钟心跳只有42次,两个月没有训练,每天都睡不着觉。“这四年,我想过退役、想过读书,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一直在告诉自己,要坚持,要坚强。”
“今天,我感觉自己成熟了。坚持就能超越,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乒乓球改变了我,我握住了拍,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无法避开生理上的不足,但我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用残缺的翅膀高飞
在葛杨夺冠的那一刻,正在现场观战的省残联负责体育工作的李卫国的眼中,也涌动着泪水。“葛杨战胜了自己,实现了用残缺的翅膀高飞的梦想。”
出生在我省保定的葛杨,5岁那年鞭炮夺去了他的右前臂,但葛杨没有向命运低头。
7岁时,父母把他送入保定市体校,开始了乒乓生涯。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坚持了下来,成绩也突飞猛进。1999年,14岁的葛杨首次参加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2000年,葛杨进入河北省队,随后进入国家队。在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他包揽了TT10级和公开级乒乓球单打比赛冠军。
“葛杨打球不靠蛮力,靠智慧。”李卫国说。不论比赛大小,葛杨都会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凭着对乒乓球执著的追求,凭着后天的毅力,葛杨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取得2002年第八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3枚金牌、2004年雅典残奥会T10级男子团体冠军和单打第三名以及残疾人世界杯、残疾人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冠军。今天,他终于登上了残奥运动的最高领奖台。
葛杨一路走过的艰辛路程告诉人们:人生因奋进而精彩,青春因理想而超越!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本报记者赵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