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6日,西北第二大城市兰州解放后,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于硝烟仍在、征尘未拂之时,又继续西进了。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奉命经青海门源,跨越祁连山到达甘肃张掖,急速向新疆挺进。当时,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分乘吉普车沿兰新公路要送王震和兵团指战员到古代长城西起的嘉峪关。
过了乌鞘岭,就进入“河西走廊”,也称“甘肃走廊”,以在黄河之西而得名,自古就是通经新疆及中亚的“丝绸之路”。又过武威(凉州),车行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没有一户人家。可是从兰州起,道路两旁却有绵延不绝的粗大的杨柳树。
到达嘉峪关那一天,运送第一兵团指战员的汽车队正在嘉峪关附近歇中午。大家坐在道路两旁喝水、吃干粮。这时甘泗淇主任下车和随行的干部聊天,他忽然问道:“这一路人烟稀少,气候异常,车行千里,道路两旁却见延绵不绝的杨柳树,你们知道那是谁倡导栽种的吗?”周围的人被问得瞠目结舌,一时无言以对。甘泗淇主任就不慌不忙地对周围的人讲:“那是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倡导栽种的。唐诗中不是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吗?当年左宗棠西征时,看到甘肃境内许多地方荒山秃岭,赤地千里,便下令湘军沿途栽种杨柳树。到了1879年,相传左宗棠的湘阴同乡、老部下杨昌浚,应左公之约西行新疆,途中看到左公倡导栽种的杨柳树,柳荫匝地,情不自禁地吟了七绝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些杨柳树也就是后来人们经常称道的‘左公柳’。”讲完,在他脸上,充满了亲热的感情,乐呵呵地自己笑了起来。
正在此时,彭德怀司令员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中间。他做了个带有几分威严的手势,突然插话问:“刚才你们说的那首唐诗是谁写的?哪位同志能背得全诗来?”彭德怀司令员喜欢诗,也曾写过诗,如《平江起义口占》、《团城战斗》等。此时甘泗淇主任很快走近彭总,用一双含笑的眼睛环顾四周。顿时,在随行人员中有位同志开口答道:“这首诗是盛唐时代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中的佳句,《唐诗三百首》卷八中题为《出塞》,全诗四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彭德怀司令员听后,和蔼地要这位同志把王之涣和杨昌浚的诗再背诵一遍。然后看到他方方的脸上,重重的眉毛下,微微眯起两只眼睛,沉思片刻,说道:“我觉得王之涣不朽的诗句表现了他对祖国大西北自然风光的爱,但也有一点哀怨的情调;而杨昌浚歌颂左宗棠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则具有改天换地的气概。”说得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