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u >> 杜审言 >> 正文

 

杜审言诗鉴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生平简介
杜审言 (约645 —708 ),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 )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 》受到赏识 ,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
青年时期与李峤 、苏味道 、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 ,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 ,晋陵人 ,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 ”所苦 ,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 ,“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 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 ,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 ,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 ”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蘋 ”、“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 。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 ”眼中 ,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 ”。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
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似此之类 ,词贵多乎哉 ?”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
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 ,“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人正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杜审言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杜审言诗鉴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