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蒙哥马利

    伯纳德··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11.171976.3.25),英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元帅(1944)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区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的家庭。他在兄弟姐妹9个当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个仁爱长者。母亲是个十分严厉的持家人,对子女要求极严。小蒙哥马利常因桀骜不驯而受到母亲的惩罚。

    蒙哥马利两岁的时候,父亲被任命为澳大利亚塔斯马里亚州的主教。他在大洋洲的小岛上度过了4年的童年。

    1901年,蒙哥马利一家回国。第2年他进入伦敦圣保罗中学读书。他体育不错,学习不好。3年后校方的评语说,他是一个与年龄不相称的落后学生,并说“该生要上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把握不大,必须努力学习”。

    这一评语对他震动很大。他开始用功。1906年他从圣保罗中学毕业,次年1月考进了英国皇家陆军桑赫斯特军事学院。起初他的表现颇佳,学习成绩不错,6周后被提升为一等兵。这是给予低年级最优秀学生的军衔。他获此荣誉后开始得意忘形,常带领他所在的“B”连的兄弟们向楼下的“A”连大打出手。每逢天黑教官回家之后,他们便以拨火棍为武器混战一场。有一次事情闹大了。他点火烧著了一个学员的衬衣的下摆。致使该生臀部严重烧伤。他受到处分,从一等兵降为普通学员,多亏一个上级军官的庇护才免被开除。

    蒙哥马利遭此打击之后略有收敛,但因懒散学习成绩不佳,毕业考试名落孙山,未能如期毕业,延长了6个月的学习时间。1908年6月,他终以尚好的成绩毕业了。

    1908年12月,他进入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团,前往印度眼役。他只能选择英国驻印军部队服役,因为低级军官在英国本土服役薪金菲薄,难以为生,而他的父母又无力资助他。在印度服役薪俸颇丰,可以自食其力。他在印度服役5年,1913年随团返回本土。

    1914年8月,他26岁,获中尉军衔,成为一名排长。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8月底,他随第4师渡海抵法国作战。他所隶属的第10旅向勒卡托方向进发时,在一个叫奥库存尔村的地方同德军发生战斗。这是他生平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10月,在伊普尔会战中,他身负重伤,差点送命。因作战英勇,他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他被送回英国治疗,几个月后出院,进了参谋部。

    1916年初,他又重返法国前线,担任旅司令部参谋。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是师的第一参谋。

    1920年1月,他考入坎特伯利参谋学院,进修了一年,毕业后被派到驻在科克的第17步兵旅担任参谋长。第17步兵旅参加了镇压南爱尔兰新芬党争取独立运动的战争。这场历时两年的战争结束之后,蒙哥马利在英国军队担任各种参谋职务。1926年1月,他凋入参谋学院担任教官。这时他已38岁,仍是单身。他讨厌社交活动,很少结识女人,一心扑在事业上。他说:“我一心放在事业上。我确信我的国家将卷入另一场战争。我亲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下定决心,不管下次将发生什么事情,至少我自己要做好准备,经受锻炼,枕戈待命……”

    但是,在一次休假时,他遇见了贝蒂·卡弗夫人和她的两个男孩。贝蒂的丈夫在1915年的格利博卢战役中阵亡。蒙哥马利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坠入情网。1927年7月,他与贝蒂结婚。婚后生活十分幸福。贝蒂又生一子。但是她不幸于1937年死于败血症。

    1930年,蒙哥马利奉陆军部之令重新编写了一本步兵训练手册,受到好评。1931年1月,他被任命为营长,领中校衔。1934年,他的营进驻印度。同年,他被任命为奎达参谋学院首席教官,并晋升为上校。

    1937年,蒙哥马利被调到朴茨茅斯担任第9步兵旅旅长。这个旅搞得不错,训练成绩突出,常被上级指定做示范表演而大出风头。此后蒙哥马利仕途通畅,一路顺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觉得自1937年朴茨茅斯担任旅长起,我的厄运便告终了。我总结了教训,开始顺风行舟。”

    他在朴茨茅斯任职期间,同陆军部发生的一次严重冲突,也未给他带来厄运。当时,他为改善旅驻军福利,擅自将营地一块土地租出去。陆军部指责他违反陆军条例,并责令他交出租金。他已将钱花光,无可上交。陆军部十分恼怒,表示他自己断送了在军中晋升的机会。但是南方司令部驻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却十分赞赏蒙哥马利的做法。后来陆军部不再提及此事,而他却突然被提升了。

    1939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驻英格兰地区的第3师师长。这时欧洲已战云密布。

    1939年8月28日,蒙哥马利接任第3师师长时,局部动员已开始进行。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当时英国颁布总动员令。3日,英法对德作战。10月,蒙哥马利的第3师随英国远征军渡海进入法国。

    英法对战备准备不足,宣战后亦未采取积极行动,在欧洲西线与德军对峙了半年之久。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开始实施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迅速突破英法防线,大获全胜。英法军全线溃退5月24日,英、法、比军40个师被挤压在法国西北角的敦刻尔克一带,危在旦夕。但是全速推进的德军坦克部队突然停止了对败军的追击,致使英法比军得以死里逃生。26日晚,英军开始实施海上撤退行动。

    5月30日,第3师所隶属的第2军的军长布鲁克将军奉召回国,行前将第2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蒙哥马利少将,责成他指挥撤退。第2天傍晚,蒙哥马利将军成功地将第2军全部从敦刻尔克海滩一带撤回英国。在此过程中,撤退有条不紊,为此深受后任帝国参谋长布鲁克的赏识。

    兵撤敦刻尔克之后,英军开始紧张地准备德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1940年7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1941年4月调任第12军军长,12月转任东南集团军司令,1942年8月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

    德军迟迟未发动渡海进攻英国本土的战役。但在北非战场,英军连遭德军打击。形势异常严峻。8月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赴开罗,解除了第8集团军司令奥金莱克的指挥权,并决定任命第13集团军司令戈特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戈特在8月7日赴任途中被德机击中牺牲。丘吉尔立令蒙哥马利转任第8集团军司令。

    英国自开战以来几年未打过一场胜仗,这时再难承受失败的打击了。蒙哥马利带著只能胜不能败的使命和国人的重望前往北非。

    蒙哥马利到达开罗后,立即开往沙漠指挥部,严令部队无论如何也不得从阿拉曼战线后撤。他迅速对第8集团军进行了整顿,补充了兵力和装备,改善了供给。英军在兵力上比德军占有了明显优势。蒙哥马利发现,德军北非部队指挥官隆美尔的战术是先让英军坦克前冲,而他则把德军坦克集结于后方,待前沿部队以防坦克炮击垮英军坦克部队后,再以其精锐的装甲部队投入战斗,猛冲英军防线,占领阵地。蒙哥马利据此改变了战术,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命令前沿部队先取守势,加强防御阵地,挫败进攻德军。蒙哥马利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进行了部署。第8集团军官兵恢复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全军土气大振,决心与隆美尔决一死战。

    8月31日夜间,隆美尔出动坦克兵团,以阿拉姆哈勒法山地为主攻方向,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蒙哥马利早有准备。英军按既定计划从容迎敌,德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受阻。英空军对第8集团军的防御作战进行了有力的配合,轰炸了隆美尔的后方基地,切断了德军的补给线。伤亡惨重的德军被迫停止了进攻,向后撤退。

    丘吉尔首相指示蒙哥马利乘胜追击,但是蒙哥马利认为时机未到,按兵不动。他解释说:“我不追击,有两个理由。第一,我不满意我军的训练水平,装备状况也不好,整顿需要时间;第二,我现在不急于迫使隆美尔撤至阿盖拉阵地。假如我们贯彻上级命令,首先就要让隆美尔愿意坚持和我们打,然后把他打得一败涂地……一旦我们准备就绪,我们就可同隆美尔在一条很长的,易受攻击的交通线的末端(而我们的交通线则较短)决一雌雄。假如他要在阿拉曼和我们打,他的处境就将如此。”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英军的士气,也大大提高了蒙哥马利的声望。此战之后,蒙尔马利立刻投入制定和准备实施代号“捷足”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计划,决心在阿拉曼与隆美尔决战。

    蒙哥马利的计划是:“在有步骤地打垮敌防守体系的步兵师的过程中,阻住或牵制敌装甲部队。第30军各步兵师从北翼突入德防线,给敌非装甲部队以粉碎性打击并予以消灭。第10军各装甲师阻击德装甲部队。为了迷惑德军,蒙哥马利制定了诈敌计划,第13军在南翼频繁活动,造成将在南翼发动主要攻击的假象,在北翼则千方百计隐瞒行动意图。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给全军官兵下达了进攻令:“……我说过,政府的命令是要歼灭隆美尔和他的部队,并说一俟准备就绪,我们立即行动。

    “现在我们准备好了。

    “我们马上要打的仗将是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捩点。全世界将注视著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

    “我们现在就可以说,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当天夜里,蒙哥马利的部队向阿拉曼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隆美尔抱病从德国飞回北非,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是难以阻挡英军的攻势。11月1日,英军突破德军防线,对隆美尔形成围歼之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死守阿拉曼一线的命令,决定向西撤退。4个意大利师当了俘虏。蒙哥马利挥师向西追击,11月18日占领托布鲁克,1943年1月23日攻克的黎波里,2月中旬前出到利比亚和突尼斯交界处,德军凭借马雷斯防线停止后退。阿拉曼战役遂以英军的胜利而结束。

    此役德意军伤亡2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坦克350辆。英军伤亡1.3万人,损失坦克500辆。非洲战局从此转捩,英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蒙哥马利为英国赢得了一次必须取胜的战役。丘吉尔称阿拉曼战役是“命运的关键”。他说:“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蒙哥马利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上将。英王末自授予他骑士爵位。

    1943年3月下旬,在北非登陆的美军与英第8集团军向困守突尼斯的隆美尔的部队发起进攻。蒙哥马利东向西冲击马雷斯防线,很快与从西向东进攻的巴顿将军的第2军胜利会师。4月19日,蒙哥马利与美军对突尼斯境内德军发起总攻。经18天激战,盟军于5月17日占领了比塞大。5月13日,25万被围德意军投降。非洲战事就此结束。

    6月3日,丘吉尔在阿尔及尔会见了蒙哥马利将军,并在他的纪念册上题词:“敌军在突尼斯全军覆没,最后投降总数达24万8千人。这标帜著阿拉曼战役以及进军西北非的伟大业绩胜利结束。祝你们在以往的成就和新的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1943年1月,北非战役尚在胜利进行之际,美英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决定发动代号为“爱基斯摩人”的西西里战役,由北非盟军实施,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最高司令,英国中东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任副手。

    登陆部队是蒙哥马利将军的第8集团军和巴顿将军的第7集团军。蒙哥马利受命后,将美英联合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全盘推翻,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并表示其计划是英国第8集团军唯一可以接受的计划。他的这一行动,以及他对美国巴顿将军和布莱德雷将军的一些评论,引起美国将领对他的强烈不满。美国人认为,蒙哥马利的计划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这也正反映出其人的特点。但是艾森豪威尔最终还是接受了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

    从7月3日起,盟军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空军基地、港口进行了轰炸,取得了空中和海上的绝对优势。7月10日,蒙哥马利将军的部队和巴顿将军的部队分别从西西里岛的东南部和南部实施登陆和空降。蒙哥马利在东部的进攻受阻。巴顿进展迅速,于7月2日攻占巴勒莫,尔后向东北迂回。蒙哥马利经苦战终于在8月5日攻下东部的卡塔尼亚城。8月17日,盟军攻克东北重镇墨西拿,占领全岛。战役至此结束。盟军伤亡2.3万人,其中英军1.2万人。德意军损失16万人,但德军主力10万人逃往意大利。

    蒙哥马利对西西里岛战役结果不甚满意。他认为,听任大多数德军逃往意大利是一个大错,造成此错的原因是盟军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和协同动作。

    盟军占领西西里岛后即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盟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蒙哥马利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勒佐卡拉布里亚登陆,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附近登陆,尔后两军向北推进。

    9月3日拂晓,英第8集团军在海空军支援下,渡过狭窄的墨西拿海峡,几乎未遇抵抗就在勒佐卡拉布里亚的海滩上登陆,并向北推进。9月8日晚,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登陆,激战至11日才立住脚。此间英军占领了塔兰托港。9月中旬,英美军会合,并力追击北撤德军,10月1日进入德军弃守的那不勒斯城。11月初,德军撤至那不勒斯以北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开始固守。盟军未能突破德军防线继续北进。蒙哥马利的进攻告一段落。

    1943年12月24日,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第21集团军群司令。12月27日,他飞抵阿尔及尔,会见新任命为第二战场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受领了新的任务。艾森豪威尔要他全面负责远征欧陆开始阶段的地面作战。12月28日,蒙哥马利返回意大利。30日,在第8集团军所在地区瓦斯托城的歌剧院里,举行了告别会。蒙哥马利将军同第8集团军官兵告别。31日,蒙哥马利飞抵马拉喀什,同丘吉尔首相共度除夕和元旦。首相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题词:

    “第8集团军永垂史册的进军,从开罗的大门开始,沿著非洲海岸,经突尼斯、西西里,业已把它的常胜军队和他们举世崇敬的总司令深深地带入意大利,逼近罗马的大门。这种前景还在改变和扩展中,因为更伟大的任务将接踵而至。在更伟大的任务中,这种同样百折不挠的精神将为全体忠诚的人们赢得完全光荣的胜利。”

    在194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商定,美英联军于1944年1月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代号“霸王”战役。艾森豪威尔被命为西北欧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全权指挥“霸王”战役。

    “霸王”战役计划几经讨沦,最后由艾森豪威尔修定,并定于1944年6月实施,美英军选定从奥恩河口科唐坦半岛东端一线为登陆地段,分5处;美军2处,代号“犹他”和“奥马哈”,英军3处,代号“哥尔德”、“朱诺”和“索德”。登陆部队编成为第21集团军群,蒙哥马利任司令,统一指挥全部地面部队登陆作战。编成内有布莱德雷中将的美第1集团军,邓普西中将的英第2集团军,克里勒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巴顿将军的美第3集团军。

    1944年6月6日凌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开始。第一天,盟军5路出击抢滩,撕开正面48公里,纵深10公里的德军防线,建立了较为坚固的登陆场。18万人登陆。蒙哥马利在“朱诺”海滩建立了岸上前进指挥部,协调英、美、加各部队的行动,到6月12日,登陆部队在正面80公里、纵深13—19公里的地域内建立了连成一片的登陆场。至7月24日,盟军夺取了正面154公里、纵深35公里的集团军群登陆场,150万人、33万台车辆,以及大量作战物资登陆。至此诺曼底登陆战胜利结束。从7月25日,盟军转入大规模地面进攻作战。

    8月25日,盟军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开始进行向德国边境推进的作战。这时,艾森豪威尔按预定计划改变了盟军指挥系统,由他统领盟军全部地面部队,蒙哥马利指挥第21集团军群,布莱德雷指挥新编成的第12集团军群。艾森豪威尔提出在宽大正面上向来茵河推进的方针。蒙哥马利则提出集中挺进的方针,以北翼夺取鲁尔为重点。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一切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他要求第12集团军群在右翼停止东进,以便集中力量保障第21集团军群在北翼的进攻。蒙哥马利的战略遭到美军将领的强烈反对。经过反覆争论,艾森豪威尔决定仍采取“宽大正面战略”,右翼第12集团军群主力继续东进,朝梅斯和萨尔杀去。但他同时也同意加强对北进鲁尔的第21集团军群的后勤支援。艾森豪威尔还授权蒙哥马利对第21集团军群右翼和第12集团军群左翼进行“作战协调”。

    这样,英美将领带著对进攻战略的分歧开始横渡塞纳河向德国边境推进。

    8月31日,蒙哥马利收到丘吉尔首相的一封信。信上说:“非常高兴地通知阁下,经我提议,英王陛下极为愉快的批准,自9月1日起晋升阁下为陆军元帅。王室对阁下亲临法国指挥这场值得纪念、也许是决定性的一战所建立的卓越功勋,深表嘉奖。”这是蒙哥马利在二战期间第二次火线晋升。第二天早晨,英国广播电台播送了这条消息。艾森豪威尔立即向他发来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

    9月中旬,蒙哥马利实施“市场花园”作战计划,这一计划是趁德军未及完成阻击部署之时,强渡来茵河,夺取对岸桥头堡。主攻方向是阿纳姆,以在该地建立向鲁尔北翼发起进攻的前进地。

    这次战役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只向前推进了80公里,未能拿下阿纳姆北面最后的桥头堡,但是占领了格拉弗的马斯河渡口和奈梅根的下来茵河渡口。后来证明占领这两个渡口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为以后英军强渡来茵河创造了条件。

    阿纳姆战役令蒙哥马利十分失望。他没能迅速进攻鲁尔,致使战事旷日持久。他认为,德国人若丢掉鲁尔,最多只能支撑3个月。他将阿纳姆战役未获全胜的原因归结为盟军最高指挥机构未充分认识到夺取鲁尔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而对此役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他说:“如果这次战役一开始就得到适当的支持,给予必要伪飞机、地面部队和后勤给养的话,那么,尽管有我的过错,不利的气候以及阿纳姆有敌之第2党卫队坦克军等等,这次战役还是能成功的。”

    蒙哥马利对诺曼底战役胜利后盟军的整个军事行动部感到失望。他说:“不论决策如何,关键在于没有贯彻执行。诺曼底战役的地面战略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的计划,全都简单明了。而诺曼底之后,我们的战略却脱了节,没有计划,我们在脱节的情况下各自为战。”

    11月6日,自诺曼底登陆后整整5个月没有休息的蒙哥马利,离开布鲁塞尔回英国休息了几天。他在伦敦向丘吉尔首相汇报了战况,指出战争将持续整个冬天直至1945年。这同艾森豪威尔的乐观估计不同。艾森豪威尔认为战争将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两位将领曾为此打了赌。赌金为5英镑,蒙哥马利喜欢打赌。他同许多人就战争的许多问题打过赌,有胜有负。但是这次打赌的最后结局不很令人愉快。1944年12月15日,蒙哥马利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一封信中附了一张5英镑的帐单,提醒他关于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的断言已经错定。这份帐单没有收到幽默的效果。艾森豪威尔在复信中冷冷地说,离期限尚有9天,到时候他会得到那5英镑的意外之财。

    在伦敦,丘吉尔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写下这么一段话:“诺曼底战役的伟大胜利,带来了法国的解放。征服德国尚须努力。在这两个决定性的斗争之间,解放比利时和打开作为盟军主要补线的斯凯尔特河,则是第21集团军群及其司令长官的卓越贡献。”

    盟军缓慢但步步逼近德国本土。已完全处于守势的希特勒决定孤注一协,以攻代守,在盟军最意想不到的阿登地区突然发起反击。这是盟军防线最薄弱的一段。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在这段100英里的宽大防线上仅部署了第8军的4个师。

    德军12月16日拂晓发起进攻,迅速突破美军防线。局势急剧恶化。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被分割成两段。他的司令部设在卢森堡,已无法指挥北面那一半的部队。

    12月20日晚,艾森豪威尔从总部打电话,命令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元帅立即负责统领突破地段北翼的所有美军部队。这一命令将辛普森的美第9集团军和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置于蒙哥马利的统辖之下。他立即前往美第1集团军司令部,了解突破地带北翼的战况,并迅速调整了部署。北翼战局渐趋稳定,最后终于恢复正常,摆脱危局。12月22日,南北两翼盟军部队开始反突击,于1945年1月中旬将德军赶回原来防线。

    1月16日,蒙哥马利奉命将美第1集团军交还布莱德雷,美第9集团军仍由他指挥。17日,艾森豪威尔致函蒙哥马利;“再次感谢你在德军发起攻势时尽力帮助我们,我亟盼日后当能以更具体的方式表示我的谢意。”

    阿登战役之后,蒙哥马利继续积极准备强渡来茵河、进军鲁尔地区的“强盗”战役。3月23日,蒙哥马利开始实施“强盗”作战计划,以美第9集团军为右翼,英第2集团军为左翼,在来茵贝格到雷斯的宽大正面上强渡来茵河。

    这天夜里,3000门大炮向来茵河对岸猛烈轰击,4000架飞机轮番轰炸。随后,两栖坦克开始渡河,步兵突击队乘登陆艇奋然前冲登岸。

    天亮后,英军开始实施空降。丘吉尔首相和蒙哥马利一起在作战指挥所里观看了两空降师降落在来茵河彼岸。正面部队很快与空降兵会合,突破德军防卸。英第2集团军先头部队强渡来茵河成功。

    蒙哥马利请亲临前线观战的丘吉尔首相为第21集团军群官兵写一篇文告。首相欣然命笔:“在令人难忘的强渡来茵河战役期间,我和帝国总参谋长能在蒙哥马利和第21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躬逢其役,十分高兴。人们将永远记得,英国士兵是怎样和加拿大兄弟以及英勇的美国盟军并肩作战,开创此光荣业绩的。来茵河防线一旦突破,德军顽抗既经粉碎,欧洲决定性的胜利指日可待。我们为国王、为国家、为可贵的生命以及人类之自由,历经长期斗争,愿上帝在这场庄严的斗争中保佑我们取得胜利。”

    3月26日,丘吉尔返回伦敦之前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写道:“来茵河及其一切要塞已为第21集团军群越过。……这支不久前还主宰欧洲的军队,遭到了打击,在迫兵面前溃退了。对于来自远方,战斗出色的士兵说来,在引以为荣和忠于职守的司令的领导之下,目标就在眼前。乘胜前进,夺取最后胜利。”

    盟军渡过来茵河后迅速推进,4月初在鲁尔地区包围了莫德尔元帅集团军群18个师,共32.5万人。德国顽抗18天,于4月18投降。此间盟军已将主力集中在中央方向。蒙哥马利沿易北河向下游发展胜利,4月下旬渡过该河,占领汉堡,5月2日占领卑克,前出波罗的海,在维斯瓦与苏军会师。5月5日荷兰,丹麦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

    蒙哥马利就此发表了给第21集团军群高级指挥官和全体将士的公开信,深表谢意。他在给高级指挥官的信中写道:“第21集团军群面对的德国武装部队已无条件向我们投降。值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对各集团军司令官及交通线指挥官之能督率所部,克尽职守,深表谢意。我原想在以后能以更适当方式表示我本人的一片心意,然我觉得,还是应该立即使你们知道,你们的光辉成就以及我能指挥的第21集团军群实可引以自豪。请务必向所属官兵转达我由衷的谢忱。”

    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

    蒙哥马利元帅的战争生涯告一段落。丘吉尔在这位元帅的纪念册上留下了最后一段总结性题词:

    “我们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强敌已无条件投降。我们和卓越的美国盟友一道,终于和东面挺进过来的俄军友好地会师了。

    “向北进击的第21集团军群已取得解放荷兰、丹麦的荣誉,仅在三、四天内就俘获曾不可一世的德军达200万人之众。这本载赫战功的纪念册,业已写到第10章,可以说是作结论的时候了。该集团军群之英名和第8集团军一样,必将永留史册。他们的丰功伟绩,首先是他们司令官的品德,深谋远虑的战略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实令我们的后代引为无上荣光。他从埃及经的黎波里、突尼斯、西西里打入意大利,经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直达波罗的海和易北河,旌旗所指,战无不克,未曾有丝毫失误。

                温斯顿·S·丘吉尔

                1945年5月8日”

    战后,1945年至1946年,蒙哥马利任驻德英国占领军总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1946年至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年至1951年任西欧盟军统帅。1951年起升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副司令。1958年退休。1960年和1961年曾两次访问中国。1976年病逝。

    蒙哥马利身材不高,体质文弱,精神矍铄,双目有神。他言谈简赅,举止轻捷,严于律已,洁身自好,作风俭朴,做事认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近女色。他认为,做一个军人,必须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和丘吉尔首相第一次会面时,首相问他想喝点什么。他回答说,水。接著说,他不吸烟,不喝酒,百分之百的健康。首相立即说,他本人既吸烟,又喝酒,百分之二百的健康。

    1945年5月10日,蒙哥马利应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邀请到该方面军总部进行回访。苏方为了表示友好,事先派人了解蒙哥马利元帅的嗜好,以便安排活动。当这位使者了解到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近女色时,他大声说:“那他到底整天搞些什么?”

    蒙哥马利一生过著近乎清教徒式的生活。他不喜欢社交活动,离群索居,闭门钻研军事问题。他的伙伴戏谑地说,军队就是他的妻子。他38岁结婚,妻子病故后,再未结婚,他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二战结束前,他把儿子寄养在一个好友家里,直到他回到陆军部任职期间,才买下一所古老的磨坊,加以整修,建立他与儿子的两口之家。

    蒙哥马利性格倔强。他认为正确的,会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在西欧作战时,他常同艾森豪威尔在战略问题上发生分歧,搞得两人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在诺曼底登陆前一个月,丘吉尔认为蒙哥马利要求的车辆太多,超过了和步兵的正常比例。为此,首相亲自到朴茨茅斯蒙哥马利的司令部了解情况。蒙哥马利对首相的举动极为示满。他不赞成在自己已做决定之后,首相再去干扰他的参谋,从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他直言不讳地说,假如首相认为他的决定错了,那就意味著对他失去了信任。丘吉尔被搞的十分尴尬,只好对蒙哥马利让步。

    蒙哥马利战后在白厅工作期间,常和大臣、议员们意见相佐而发生争执。不久,他在白厅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蒙哥马利虽然倔强而固执,树敌不少,但他的争论只涉及公务和战略事项。他不因个人恩怨而与人相互攻讦,也从不卷入政客们的阴谋交易。他是正直的人。因此他一方面因锋芒毕露、铁面无私而引起人们的憎恨和厌恶,另一方面又因其为人而受到爱戴和敬佩。

    蒙哥马利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军事思想和作风。

    他认为一个指挥员既要赢得部队的爱戴,又要给部队以活力,他的言行要能抓住人心,要对部下讲真话才能取得信任,要坚定果断明确才能使部下知道自己如何完成任务。他认为人是战争中一切成败得失的关键因素,士气是战争中唯一最重要的东西,而维持士气的最好方法是打胜仗。蒙哥马利强调严格治军,但对士兵和下级军官十分关心,战时很注意采取保障士兵主命和维护士气的措施,如重视储备充分足够的血浆,对重伤员及时进行手术和后送,派遣女护士到前线护理伤员等。以前女护士是不准上前线的。蒙哥马利1942年接管第8集团军时取消了这一禁令。他认为女护士比男护士更能照顾好伤员。在诺曼底登陆时,丘吉尔首相曾为把几张牙科手术椅也运往前线而大发脾气。但蒙哥马利认为,关心士兵牙齿,减少牙痛的折磨,也会增加一份战斗力。

    蒙哥马利主张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强调指挥官不要把精力放在细节琐事上,而应著重考虑打败敌人的重大问题。他重视选择一个好的参谋长和组织一个精干的司令部。战斗打响之后,他总是按时睡眠。他喜欢独自清静地思考问题,而且总是按时睡眠。刚到埃及前线的时候,一名参谋在破晓时把他叫醒报告情况。他十分生气,告诉这位军官说,如果出了什么事,参谋长会告诉他。此后再无人轻易打扰他的睡眠。

    蒙哥马利善于指挥千军万马,就像指挥一个交响乐团一样,有板有眼,有条不紊。打起仗来,不为暂时失利所动摇,不为来自各方的压力所干扰,坚韧不拔,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有人认为蒙哥马利谨慎有余,魄力不足。还有人对蒙哥马利有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但是无论怎样,在战将如云的年代,蒙哥马利无疑是一代名将,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为战胜纳粹德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有《从阿莱曼到桑格罗河》、《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一种趋于明智的态度》、《走向领导的途径》、《战争史》等。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蒙哥马利介绍   蒙哥马利简介   蒙哥马利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