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名句解读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清·袁枚《遣兴》(其五)
[解读]阿婆还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比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应反覆修改后,才能拿去发表。可见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全诗为:“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笄(jī):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论诗》
[解读]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全诗为:“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
[解读]比喻物应各得其宜,才能发挥功能。烈士:志士。佳人,美女。
笨鸟先飞早入林。——元·关汉卿《陈母教子》
[解读]比喻才力差的人做事赶先一步就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多用作自谦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瓶梅》九十二回
[解读]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凝结成的。比喻事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非:不是。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解读]不经历一番透骨的寒冷,怎么会有梅花扑鼻的香味呢?比喻不经历一番艰苦奋斗,就不会有辉煌的成就。争:通“怎”,即怎么。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解读]不必让别人夸赞我开得如何艳丽,只把清香留在天地间。全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清气:清香,比喻清高的气节。乾坤:天地。
财上分明大丈夫。——元·石君宝《秋胡戏妻》
[解读]在如何对待钱财上,最容易识别是否真正的男子汉。
苍蝇不抱没缝儿的鸡蛋。——《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解读]比喻洁身自好,别人就无法钻空子。
长江后浪催前浪。——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河西六娘子》
[解读]比喻事物不断地推陈出新,人类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社会总是不断地前进。常与“一辈新人赶旧人”连用。催:催促,鼓动。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明·张居正《张大岳文集》
[解读]在富裕时要想到贫困的时节,不要等到贫困时再沉迷于对富裕时的回忆。
初生牛犊不惧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解读]原来是指小牛犊从来没有见过老虎,不知其利害,遇著它也敢于争斗,现用以比喻青年人勇敢,不怕一切,敢想敢干。犊(dú):小牛。
船到江心补漏迟。——元·关汉卿《救风尘》
[解读]船到江心才补漏洞,岂不太晚了!说明事前没有充分准备,等到灾难临头时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聪明”二字不可以自许,“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
[解读]不可以自己称赞自己聪明,也不可以指望别人慷慨施舍。自许:自己称赞自己。望:期望,指望。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春来·题情》
[解读]从来好事就很少,自古以来瓜儿都是先苦后甜。说明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波折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俭:少。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解读]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说话过多,说话多了必定会有失误。
大丈夫能屈能伸。——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六回
[解读]有志气的人处在厄境时,能忍受委屈,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常用作自我安慰语。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解读]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就:完成,实现。
当家才知柴米价。——《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解读]比喻只有亲身经历某事,才会体会到做这件事的难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明·吴承恩《西游纪》第五十回
[解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原为佛家语,告诚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旧时用以诬蔑高涨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