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京都见证天宁塔

 作者:林斤澜

  天宁寺古塔是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最古老、也是唯一的地面见证物。———说明书

  “千年古刹天宁寺”,其实除了塔,寺已名存实亡。东边的僧院僧舍,做了花木鱼鸟的市场。平日也营业,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就跟赶集似的,地摊、棚户、挎篮、推车,外带古玩家具的交易,没有一丁半点儿“偷得浮生半日闲”。
  西边划归热力公司,殿堂消灭、厂房峥嵘,又热又力的造福社会。“连人也不生产”的出家人,奉命还俗。侥幸还有活着的,也成了见证:奉命革过这种命的命。
  可惜千年前,兴建古刹的辽代,偏偏“史记甚少”,是一个“迷失的王朝”。开创这个王朝的“契丹人”,“名震中外”。有的外国史书上,把中国叫做“契丹”。却又“忽然消失”。
  这是考古学、人文学、史学的一个谜,也是北京的第一个谜。
  整个民族失落在什么夹缝里了,赫赫王朝蒸发在什么沙尘暴了。可是创造的文化依旧灿烂,“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通体实心砖塔。”“雄伟壮丽,稳重挺拔,经一千五百年风雨,依旧巍然矗立,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注视着北京的变化。”
  “灯明三百六十点”,“每月初八点燃三百六十盏灯。”
  “风撼三千四百铃”,“全塔共悬挂风铃三千四百个。”
  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塔院封闭,古塔自生自灭。
  塔西一墙之隔,百米之内,耸起烟囱高出古塔几倍,这是现代工业风格,这才叫“矗立”,直来直去,气冲斗牛。
  古塔衰退凋零。
  白云苍狗,匍匐烟囱脚下。烟囱不说顶天立地,也是根擎天柱。
  古塔日益破旧,形似垃圾。
  擎天的是热是力,击退严寒,供给首都人民温暖,保证了京师百业兴旺。
  本世纪2003、2004年,修缮塔院。现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放上半天,善男信女,尽情烧香拜塔,点烛上供,自由念念有词。
  法会方丈带领僧尼前行,居士信徒随后,一字鱼贯,自西而东,绕塔三周,齐声口诵佛号: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远近观光、采风、旅游、施主、方家、大德、老外、同胞……仰望千年风化砖雕,四面八方佛像,按“圆觉经”布置的道场,按“华严经”设计的如来世界,透射永恒的文化的光芒,山海共存,星斗同辉。
  隔墙热和力的人们,上市赶集的人们,他们没有白占地盘。日夜辛勤,铺平小康之路。他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今天小康,明天大康。一步一个脚印,心安理不让。
  可是没准儿有人爱做梦,兴许梦见“每天中午”,塔院“中门即使关闭,太阳光也能从门缝照进去。”“全部塔影”“映在其中”。“古人云:此非塔影,乃舍利珠光上聚,”“即佛光也。”
  这叫做“梵宫塔影”,“宛平八景”之一。
  也是“五朝古都”“唯一的地面见证”的第一谜。
  老北京有“口头禅”:“话都说到这个分儿上……”“有您这一句话搁在这儿……”不让也得让,再犯难,也得把烟囱挪个地方,把市集搬一搬。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天 意   鱼藻池上烂尾楼      散文-我愿意,我爱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51La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