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名句解读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偈》
[解读]原文是:“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意思是:招贤大师拿出一个偈子,偈子上说:站立在百尺竿头巍然不动,可以说是入了佛门了,但还没有得到佛门的真谛。在百尺竿头上再往上走一步,离开了立足的竿头立身于十方空灵世界,也能平静自如,那才算修成了正果,得到了真谛。百尺竿头须进步,比喻人不要满足于已取得
的成绩,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十方,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解读]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知识水平高了,一般的问题就难不倒他。人的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纷繁芜杂的现实也迷糊不了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解读]我的心就好比一块磁铁石,它的一端始终是指著南方。比喻永远忠于君王,报效国家。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解读]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 原文是:“谚云,‘~,~。’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解读]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沾染污泥,十分洁净。比喻正直的人不为世俗所污,能保持高尚的品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解读] 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干里江岸,一片新绿;红日西沈,皓月初上,皎皎明月啊,何时照著我返归故乡?王安石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来个字,都不满意,最后才选定“绿”字。“绿”字是精心筛选的,极富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绿:使……变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解读]但愿我们身体健康,在相隔千里的土地共同欣赏这个美好的明月。这里包含双方想法一致,感情相通的意思。婵娟:美丽的姿态,指明月。
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解读]如果能读破万卷书,写起文章、诗词就好像得到神助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宋·朱熹《训学斋规》
[解读]原文是: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朗读做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可见朗读不可马虎。现在有些人忽视了朗读,懒得开口,这是极不好的习惯。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落第诗》
[解读]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覆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科举时代考试不中叫“落第”。为什么会落第?为什么有些同学考不好?大概就是因为读书不熟练,不深思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解读]横著看山则成为岭的形状,侧著看山则成为峰的形状,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去看,山的形状都不一样。不认识庐山总的风貌,那是因为置身于山中而无法纵观全貌。真面目:指庐山的全景,总的风貌,总体形象。前两句现在用来比喻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看同一个问题,其结论不一样。后两句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缘:因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解读]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力学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宋·刘克庄《贫居自警三首》之一
[解读]努力学习,不要忘记自己家里世代治家都是很俭朴的;金银财宝多了,只会使子孙变得愚蠢。家世:家族的世系。堆金:聚集钱财。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宋·张载《西铭》
[解读]贫穷、低贱、忧患、愁苦,也许能帮助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庸:或许。玉:相助。女:同“汝”。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解读]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千家万户,把刚贴的春联映射得更加灿烂夺目。形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瞳瞳日:红日初升。总把:都把。桃:桃符,春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解读]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乏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成功。为:做。炊:烧火做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舟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读]自古以来,哪一个人没有一死,死不可怕,就是死也要留下一片忠心光照史册。留取:留得。丹心,红心,比喻忠诚。汗青:史册。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薇师友杂志》
[解读]一个人常常过艰苦生活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得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解读]人间的遭遇也会有悲哀、欢乐、离别、聚合;也正像天上的月亮,有时遇到阴天,有时遇到晴天,有时圆满,有时残缺,从古以来就是这样,难以十全十美。我们既要珍惜美好时光,也要能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抱乐观、开朗的态度。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宋·李之彦《东谷所见》
[解读]杀害了别人,就须以自己的性命相抵偿;欠了别人的债,须如数归还。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依理行事,无理寸步难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诗》
[解读]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了,所以要十分珍惜时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解读]活著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全诗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兵败后宁死也不肯逃往江东的项羽,讽刺逃往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苏轼《题王维兰关烟雨图》
[解读]言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感情、形象兼备。 原文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解读]人分别三天以后,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他。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待:看待,对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解读]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作者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尚:尚且,还能。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宋·蔡季通《睡诀》
[解读]侧睡屈身,觉醒时摆正、伸开身子,起床、睡觉要有一定时间,先让心睡,然后闭上眼。觉(jué):睡醒。以时:按时。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解读]泰山在眼前崩倒了也能保持脸不变色心不跳。干大事业的人要沉着冷静。色:脸色。
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抒怀》
[解读]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爱国才能忧国,年老多病还为国担忧,爱国之心
实在可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解读]要问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那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流来。现在常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渠:它,指方塘。如许:这样。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解读]无论是嬉笑怒骂的文字或大小事物,顺手拈来,借题发挥,都能写成好文章。形容写文章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嬉笑:玩笑,说笑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读]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现在常用来说明革命者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先:在……的前面。后:在……的后面。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泛舟》
[解读]从前春水未涨之时,行船真是花尽了力气还定得很慢,今日已是满江春水,大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进了。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全诗为: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向来:从前,往昔。中流:河流当中。自在行:自由自在地行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解读]荷叶刚刚露出水面一个小小叶角,早有蜻蜓立在上边。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史·吕端传》
[解读]在小事上采取谅解态度,在大事上要坚持原则,毫不含糊。原文为:“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决意相之。”欲相端:想要吕端做宰相。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解读]读书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循序渐进,反覆阅读,专心思考。循;顺著。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解读]生养了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是教师在偷懒。娇生惯养,放任自由,祸害无穷。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希望能领会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宋·王淇《春暮游小园》
[解读]自从梅花凋零之后,海棠花刚刚涂抹了它那鲜红艳丽的脸容。待到荼蘼花开过之后,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了,但酸枣树的茎叶片又长出了莓墙之上了。比喻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总有新生事物出现,这不正是人类社会的象征吗?人类不也正是英雄辈出,后继有入吗?一从:自从。残妆:粉褪妆残。荼蘼(mí):蘼芜,是一种香草。了:结束。夭棘(
jī ):酸枣树。莓:指墙上的草莓。
一年好景君记住,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解读]请您记住一年最美好的光景是橙黄桔绿的时候。比喻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还是象橙黄桔绿那样具有凌霜傲雪的贤贞品格。 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论语·学而》注
[ 解读]有过错或不足之处就改正,没有过错就加以警惕,作为一种勉励。原来是用来勉励自己的话,后来常用来勉励别人接受意见,改过从善。《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熹给这句话做注解说,曾子从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解读]能在别人不会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才会有长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不发现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进步。当然,仅仅能提出一些人人都能提出的问题也是没有什么长进的。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解读]我唯独喜爱莲花,喜欢它认污泥里长出来,们不沾染一点污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若能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洵《辨奸论》
[解读]月亮周围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墙脚的石头湿润了就要下雨。比喻事件发生前都有征兆。晕:指月亮周围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润:湿润。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寺壁》
[解读]栽培香花要常常培土用力,因为香花容易凋零,而杂草容易蔓延。现在可用来比喻人要努力克服缺点,才能培养好品德。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
[解读]朝霞预兆天有雨,晚霞预兆天气晴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解读]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 全诗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现在有些同学以为读几本优秀作为文选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对的。要能写出好文章,必须靠自己多观察生活,多动笔练习写。绝:彻底。躬行:亲自实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解读]竹林外边的桃花已有两三枝开放,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