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自称“生乎乱,长乎军”是不错的,其青少年时期,确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有过一些军旅生活。自汉末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白马篇》就正是这样一曲时代的慷慨高歌。

  郭茂傅《乐府诗集》谓此篇:“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提出:“此篇当与《名都篇》参看。彼一少年专事游戏,此一少年只是卖弄他一身本事,”并从本诗的“少小”、“宿昔”等句,看到“今日捐躯赴国,非一朝一夕之故”的深意。古人的这些评论对我们认识此诗是有一定帮助的。当时确有一些如《名都篇》所写斗鸡走马的京洛少年,日复一日地在醉生梦死中消磨岁月。张铣注《文选》有云:《名都篇》乃“刺时人骑射之妙,游聘之乐,而无爱国之心。”这种人和《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形象,确有鲜明的对照作用。由此更显出白马少年的“尽力为国”和“爱国之心”的可贵。但是,为国与爱国的具体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古人未曾说破,这是今天的读者所不能满足的。

  从汉末长期分裂的战乱现实可知,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整个社会的客观需要;所以,这位英雄形象,是时代的思想在曹植笔下凝聚而成的。朱乾《乐府正义》以为此诗“实自况也”,近人更发展其说而谓这位英雄“实际上是诗人的自我写照”,都觉缩小了它丰富的时代意义。

  清人方东树认为:“此篇奇警”(《昭昧詹言》卷二),正概括了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起首二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就既警且奇了。诗是歌颂英雄人物,首二句虽未写人而人在其中。这位白马英雄为何疾驰?又为何是直奔西北?显然,一着墨就紧扣读者心弦,创造了令人惊奇的浓郁气氛。西北是古来多事之地,不断遭到侵犯者的骚扰破坏,以至酿成巨大的战祸。所以“连翩西北驰”的战士,显示了情况的紧急。下面的“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正是这种紧急情况的具体说明;边地的城池已次告急,犯边的骑兵活动频繁,步步紧逼;插上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边防将士策马登上了高高的防御工事。这既是必须“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行动的继续。

  这里的“奇”,是不先叙军情事由,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二句突然而起之后,仍不直述因果,而用慢笔插入“借问谁家子”以下一大段铺陈。作者这样安排,一是以写人物为主,而不以叙事为本。前两句写人,紧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是为了说明他是个何等样的人。人物形象以此更为突出了。二是起笔紧,间以缓,再继之以急,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姿,而不流于板滞。三是层层补叙,次第井然:“借问”十二句以补“西北驰”者为何人,“边城”四句以补“西北驰”的原因。

  巧妙地补入“借问谁家子”一段是十分必要的。在长期的战乱中,人们盼望的,正是久经沙场而武艺高强的英雄人物。无论“为国”与“爱国”,在当时的情况下,徒有其愿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用高度凝练的笔墨,集中概括地说明了这位英雄的本末勇猛: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猛若豹螭。

  这种问答式和上下左右的铺陈描写,自然是学习汉乐府民歌的表现方法。曹植学得较为成功,在于不是简单的形式模拟,而是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这里有很深的用意。幽并二州,是自古多豪侠之士的赵燕故地。这位英雄是“幽并游侠儿”,可见其根基不浅,来历非凡,此其一;事实上,他自幼离家,已久经征战而“扬声沙漠垂”了,此其二;他为什么能扬声沙漠呢?就因为他有超人的勇武,因而诗人以热情的颂歌,精心描述了英雄的武艺,此其三。不仅这三个层次,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使人确信其能安边卫国,写其武艺的几句,也是如此:“宿昔”二句说明其武艺的精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不懈地骑射中苦练出来的。“参差”二字很值得注意。它的本意是长短不齐,这里讲箭的“何参差”,其意何在呢?多数注译和分析者,都把它引伸为“多”,字义上的引申虽也可以,但这里如果真是讲箭矢何其多,便觉索然无味了。曹植工于练字,其实这是很好一例。上言“宿昔秉良弓”,是说早早晚晚弓不离手,岂能是持之观赏?下言“{木苦}矢何参差”,自然就是状其射出之箭的纷纷疾驰,络绎不绝了。我们于此,正可看到所写人物习艺之勤。先有这样的苦练功夫,进而道其武艺之精,就有较大的说服力了:不仅左右开弓,都能中的,仰射飞猱,俯射马蹄,无论上下左右,或动或静,都能百发百中。这里虽只说其骑射之精,却概括了他的全部武艺正因如此,故能敏捷胜过猿猴,勇猛有如虎豹与蛟龙。也正因他有如此勇猛,所以在“边城多警急”之际,能有“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的气概。通过以上描写,读者对这点是完全信得过的。

  诗歌到此,所写英雄人物已被推到顶点,对于颂歌来说,似乎无以复加,无话可说了。但塑造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这里才完成一半,下面还有相当重要的一半,就是英雄人物可贵的精神世界: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投身于锋刃之中,首先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再就是要舍得割断父母妻子之爱,然后才能做到捐躯为国,视死如归。这些字字千钧的豪言壮语,我们读来并无空泛的印象,反觉句句真切,感人至深,原因何在呢?首先是本诗通篇高昂的情绪感染的了读者,它引导着读者的激情步步上升,自然而然地达于非此不可的境地,如果把这段话移到诗前,就绝难起到它现有的作用。二是作者安排了一个巧妙的过渡:“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两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宿,又是诱发后段豪情的有力引言。二句是正面写勇,点出人物的英雄气概。而这种勇,是和“性命安可怀”分不开的,贪生怕死的人就谈不到什么勇了。不畏锋刃毫无个人私念,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英雄气概的本色,也是勇的动力和具体表现。我们读到“长驱蹈匈奴”二句时,不仅能接受其思想,而且有快感。伴随着这种快感过渡到下段,就是非常自然的了。所以,紧接在“长驱”二句之后的豪言壮语,不仅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份,且逐步发展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才把诗的主题引向最高潮。现在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才是具有巨大感人力量的爱国主义英雄形象。

  诗以言志。《白马篇》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报国之志,这是无庸置疑的。如曹植在《杂诗》之五中所说:“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就和《白马篇》的基本思想一致,但我们又不能把《白马篇》完全视为曹植的“自我写照”。有作者在内而又不是完全写他自己;塑造一个作者崇敬的人物形象,而又反映了当时多数人的愿望和理想,正是此诗成为历代传诵佳篇的重要原因。这种技艺高超而一心为国的人物,不仅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可贵的,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有值得发扬之处。诗歌能具有这种深远的艺术力量,就因为它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写成的;同时又必须看到,曹植能创造出这种传神百代的爱国英雄形象,是倾注了他自己的满腔报国之志的。至少可以说,作者是真诚而热情地歌颂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白自己的决心。曹植在这首诗中,只是没有出场自白,而是把他的激情凝聚在更完美的白马英雄身上,尽情歌颂他,倾其才力来塑造其高大形象。也正因如此,他才创造了这位历久不衰的英雄形象。

 

 

 

相关人物

曹操  曹丕  曹冲  陈寿  王粲  刘桢  张籍  班 超  班 固  班昭  朱买臣   钟会   阮籍  王肃  王充  王符  扬雄  袁术  袁绍  司马迁

相关文章

三曹   曹植--建安之杰  《洛神赋》分析    解读曹植《七步诗》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鉴赏    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鉴赏   洛神赋   箜篌引   杂 诗   白马篇   名都篇   美女篇    七 哀   未解之谜:曹植《洛神赋》中的神秘女子是谁?   品读七步之才曹植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