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与鳌拜
鳌拜其人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他参加过1637年(崇德二年)的皮岛战役。当时皮岛守备森严,清军久攻不下,鳌拜请为先锋,誓言:“不得此岛,勿复见王”(《清史列传》二册)。乘舟渡海,直冲敌阵,战斗时,鳌拜大呼,冒矢石勇敢搏战,跃登城墙,敌兵大败。清军攻克皮岛,皇太极十分欣赏鳌拜的英勇善战,论功行赏,封三等男,赐“巴图鲁”号。
鳌拜以后又屡建大功,崇德六年,松锦会战中,他“以步战败明军步军营,功最”(《清史列传》二册)。明总督洪承畴率大军十三万来援,皇太极亦亲率大军应战,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军败遁。皇太极命鳌拜追杀,又获全胜,“擒斩过半”。八年,随阿巴泰征明,入长城,围北京,攻掠至山东、兖州、临清而返。
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后,多尔衮考核群臣功绩。鳌拜“以忠勤戮力,晋一等子”(《清史列传》二册)。随阿济格征湖北,破李自成军,又随豪格入四川,与张献忠战于川北西充,“大破之,斩献忠于阵”(《清史列传》二册)。
鳌拜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皇太极死后帝位继承发生问题。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索尼、遏必隆、鳌拜属两黄旗),而正白旗与镶白旗拥立多尔衮。当时恰值李自成打进北京,明朝覆亡,满族统治者在关键时刻,互相妥协,将矛盾缓和下来。豪格和多尔衮都不当皇帝而让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帝位,是为顺治帝,避免了关系破裂而喋血萧墙。鳌拜始而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他是黄旗的重要代表,是效命疆场,为清朝争夺江山的元勋。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皇帝的遗诏,由四个大臣辅政。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著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十四岁的时候,开始亲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争了起来,大吵大嚷。康熙非常生气,但考虑到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此,康熙皇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著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鳖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字,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