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吕梁山走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记2005年“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王应义

    王应义,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牵头实验推广坡地密植枣园丰产模式,规划设计了16个万亩集中连片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在他的带领下,石楼县的林地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万亩,石楼县成为全国人均红枣面积最大的县,红枣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他是山西省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也是央视“感动中国”的候选人。

 

    领导说:

    没有王应义,就没有石楼的今天

 

    王应义,今年56岁。1975年,他带着“硬骨头”战士的光环,复员回到石楼县。当时他面临多种选择,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林业部门,还是一个林业工作站。人们不解地说:“每天爬山涉水,又苦又累,待遇又低,人又看不起,图甚了?”对这些情况,王应义不是不知道,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土生土长的他太了解家乡需要什么了。石楼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山山和尚头,坡坡鸡爪沟,种地难见苗,十亩一担挑”。曾经来此考察的联合国官员甚至认为,这是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广种薄收,年复一年,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贫穷。王应义认准了只有发展林业,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从事群众最需要的事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他选择人们认为“不吃香”的林业行业的理由。

 

    然而,军人出身的王应义,对林业技术可是一窍不通。从哪里入手呢?枣树是石楼县的主要树种,也是群众惟一指望的摇钱树。为了掌握技术,在月工资不足30元的年代,他先后花费1000多元购买了40多种书籍和修剪工具,徒步跑遍了石楼的千沟万壑,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掌握了枣树的修剪管理、改良嫁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可是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无论他怎样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群众就是不相信。于是他到生产红枣的大乡曹家垣乡庄则卯村,找到了枣农李万成,从兜里掏出50元钱对他说:“我给你的树动手术,如果今年挂了果,你还我;挂不了果这50元归你。”李万成半信半疑,心想,反正这树也20年不挂果了,试试吧。于是,王应义给他的10棵枣树实施“开甲”技术,当年这10棵枣树就产枣250多公斤,单产增加了5倍,李万成笑逐言开,每年都请王应义给他的枣树动“手术”,李万成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全县有名的万元户枣农。

 

    “一刀开出个土专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乡亲们也相信了,从曹家垣乡到全县沿黄河乡村,再到周边县,就连隔河相望的陕西清涧县枣农,都知道石楼县有个“枣农活财神”叫王应义,前来聘请的人络绎不绝。王应义忙上了,信心也更足了,他很乐意为农民兄弟服务。于是在这沟上,那山下,这片林里,那块地头,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到处都留下他的身影,这一干就是30年!

 

    这30年,他用农民语言编写出17万字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举办各类林业技术培训1574期,广播讲座527期。全县农民人均受他培训2次,人均掌握了2~3门林业实用技术。

 

    这30年,他为林农、枣农、果农义务修剪嫁接果树26万余株。全县红枣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65万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500万公斤,林果收入达到7000万元,20年增加了30倍。

 

    这30年,他累计下乡9240天,每天走15公里的路,行程188600公里,相当于11次万里长征。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30年,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和部门的表彰奖励91次,荣誉证一字摆开有20米长,摞起来有1米多高。

 

    百姓说:

    活财神、老愚公、叫他甚都不过分

 

    在这30年中,老王所经受的艰辛却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石楼县70%以上的自然村至今仍不通公路,老王下乡时有车便搭,没车便步行,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毛驴车。翻山越岭,爬坡上梁,全县506个自然村,一大半土地的户主他能说出来。甚至许多人迹罕至的小山沟从他去过后才有了名字:青云山、虎头山、盘龙山、凤凰山、将军岭……都在本子上记着呢。先是老百姓跟着叫,后来县领导也跟上叫。他的时间里没有节假日,不管谁家的枣树出了问题,不论路程有多远,只要他知道了,就一定会去。有时带点干粮和水,中午躺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有时就在老乡家吃,稀饭拌尖酸菜,乡亲们也不把他当外人,亲切地称他为老王。最长的一次,他在乡下呆了3个多月。走时是春天,回来时已经是夏天。

 

    有一次从转角村到滩里村去讲课,走时已下起了雨,老乡让住下。他这个人是只能“我等人,不能让人等我”,已经说好的事,就得去。披上一块塑料布就出发了,怕不能按时到,他沿黄河岸边抄近道走阎王栈,听名字就知道有多难走,为了防滑,他脱了鞋袜,登在只能容半只脚的石窝窝里,双手紧紧抠住石缝,身子紧紧贴着石壁,一点一点往前挪,头上大雨哗哗下,脚下黄河水滔滔,身旁雾气茫茫,低头抬眼都头晕目眩,最后过来一个叫刘宝的放羊娃,拿他的放羊棍子才把他拽过去,早晨5时30分出发,到了滩里村已是下午2时30分,人已成了泥蛋蛋,老乡们见了就哭,他也哭。他们哭是感动的,他自己哭是后怕,要是让黄河水冲走了,连尸体也找不见啊。

 

    “老百姓的思想是最纯真的,他们的感情是最真诚的。我总结了这么三句话:不是老百姓不欢迎咱们,而是咱们没有给老百姓办下好事和实事;不是老百姓不相信科学技术,而是咱们没有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不是老百姓没有良心,而是咱们的心和百姓贴得不够近,连得不够牢。”

 

    老王说:  

    “期盼山绿起来,老百姓能靠种树过上个好日子”

 

    一顶草帽、一双布鞋、一把剪刀、一个军用挎包,这就是王应义。他长年累月在乡下奔忙,县城里的人见到他总是问:“去哪里?”“下乡“。“从哪来?”“乡下”。1993年春节刚过,他和往常一样下乡了,正月初八,路过自己的村子和老父亲住了一个晚上,7天后老父亲去世,却不知他在哪里。家人四处打听,3天后才在一个村子里找到他;妻子被车撞伤,住院一个礼拜后他才知道;儿子结婚的前一天他才回来,儿媳妇是过门后才认识的。

 

    老王说:“我并不是个无情无义的人,有时候半夜醒了想起来,心里很不好受,人一辈子有几个亲人,我亏欠他们的多了。但是一干上工作就想不起来了。”

 

    王应义算过一笔账:石楼县的林地面积以每年近3万亩的速度增长,全县枣树很快就能达到30万亩,每年收入3亿元,全县10万人人均增收3000元;全县杏林规划要达到100万亩,挂果后可人均增收3000多元。林草覆盖率由7.5%提高到45.6%,每年产出的氧气足够6500万人使用。祖祖辈辈受苦受累受穷的父老乡亲,就要凭树过上好日子了,他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在央视开展推选“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时候,他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山西电视台开展“山西记忆”200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时,他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想,这就是民心所向!

 

 

 

相关人物

柳传志  梁亮胜  荣毅仁   荣海   汪建国  王炽  杨元庆  杨绍军  马云  苗圩

相关文章

王应义简历   林业愚公”王应义感动中国    石楼王应义被确定CCTV\"感动中国\"候选人   石楼县走出一位CCTV感动中国候选人   王应义:石楼林业的“土专家”      心中有民情最真——记优秀共产党员王应义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