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奔牛初中教学常规管理
(草案)
(本草案由各教研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交校行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一部分:说明
《武进区初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依据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常州市中学学科教学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对学科教师教学常规的考核、奖惩依据《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奖励基金发放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部分:各项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不备课而上课的应作渎职行为处理,不认真备课的应予批评和处罚。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一律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法学法、练习作业、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大纲,教案必须符合大纲要求;备教材,三个层次结合: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师个人超前一周备课的基础上,由教研组长或年级备课组长在每周科组活动时间召集教师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 是:检查本周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超前一周备课的教案;研究 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和能力,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量,统一测试内容。
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 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提倡实行教案审查签字上课制,具体办法由学校制订。
7、物理、化学、生物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外语等其他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导处将定期、不定期检查备课笔记,检查后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检查结果。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老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4、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课室里不准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不带BB机、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上课。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教学行为规范。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6、认真组织教学(英语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
7、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讲授正确;(3)重点突出;(4)难点突破;(5)讲练结合;(6)效果落实。
8、教师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同时要做到培优辅差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差生辅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精要讲授。讲授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满堂灌。讲授范围,详略依大纲教材而定,依教学目标而定,依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讲授的语言做到精要,明白,易懂,坚持有普通话教学,并做到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做到“从教中授法,以法导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终生受用。
10、板书设计要精练,字迹清晰,教态要自然,课堂教学气氛要协调、和谐。
11、加强练习。课堂练习一般应15分钟左右。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检查督促和辅导学生,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评讲。
12、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达到100%,学生实验:达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三、听课的基本要求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听课节数。为达到听课目的,各级人员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工作三年以内教师32节,教研组长16节,备课组长12节,课任教师10节,中层以上干部分管教育教学的30节,其他20节,教辅后勤人员8节。
3、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且填写好统一印刷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并于听课当天将课堂教学评价表交教导处备案。
4、及时评议反馈。评课要根据 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加强训练,加强实践,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1、作业布置的原则和目的。作业布置要既能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又要考虑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布置有启发性作业,防止无思考性的机械重复,甚至惩罚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作业,有动脑、动口、动手作业。课内、课外作业中应以课内作业为主;动脑、动口、动手作业中应以动脑、动口作业为主。无论哪一种作业,均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
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要当堂消化,课外只允许布置少量的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技术课程可不布置作业。语文要按教材要求完成背、默等课后练习,英语每节课既要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也要布置15-20分钟的口头练习。
4、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的总的自习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课外作业日总量不应超过1.5小时,超过总量的由班主任同任课教师协商调剂平衡。不要用大量作业去占用学生节假日。
5、作业检查、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要全批全改,其中大作文要精批一半以上,小作文要查阅或抽改。周记、日记不作统一要求。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每次作业要给予评分,不得发生只给分不批改,或既不给分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的不负责现象。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要保证在下节课上课 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6、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他们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重点知识题老师要面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7、布置数、理、化作业题时,可采取AB型习题。A型题量少难度大,提倡优生完成;B型题则要求全体学生完成。
8、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9、学校对教师作业的批改情况每学期至少要普查两次,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五、辅导的基本要求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辅导要有计划。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 ,定方式。
3、辅导要突出重点。辅导的重点是差生,其次是缺课、旷课的学生。对于优生可采取参加兴趣小组,组织学科竞赛的办法发展特长。要建立数、理、化、英等学科的竞赛培训(辅导)制度。
4、辅导要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六、考查、考试的基本要求
1、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属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各科会考,属考试。考查由科任教师组织,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要严格控制考查时量,随堂测验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单元 测验一般不超过2课时。
2、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劳动技术课可以只搞考查;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搞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时间可提前进行;其它各科均应按规定组织好测试。
3、每学期“考试成绩”总得分=期中考试得分*30%+期末(或升学)考试得分*70%,学年“考试成绩”=第一学期成绩*40%+第二学期成绩*60%。
4、期中、期末考试后,学科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
5、严肃考纪考风,严禁弄虚作假。
6、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均要保管存档一年,以备检查。
七、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学科教学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2、教学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学校教学计划于开学前全体教师宣布,其它计划开学后一周交教导处,教导处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3、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内容一般要具备:目的要求;主要工作任务;措施;活动安排。
(2)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含:学习方法,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主要教法、学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具和资料;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内容,课时执行及调节 情况)等。
4、每学期学校、教研组、教师要写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必须结合各自实际,突出主要经验或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或教训的原因;学校和科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一般宜作综合性总结,但也要有所则重,突出主要成绩和经验;科任教师的教学总结一般宜作专题性总结,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的一个侧面作总结。教师的总结要存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总结可以是一般性总结或专题总结,提倡写专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