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谈读书 >> 正文

 

谈读书整体把握

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邹国金
 
 
 
谈读书

 

英国文学史家鲁宾斯坦说:“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起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的活的东西。他的随笔,篇篇言简意赅,富于变化,每次捧读,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人实用智慧的丰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来改造世界。”

 

《谈读书》即是这样的一篇名文。它围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一中心话题,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本文开篇即以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谈了读书的三种正面作用。文章为了把读书的种种好处谈得透彻,令人心服口服,并不回避读书的偏向——“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表明读书贵在能用书的实用观点。接着阐述读书与“经验”以及“观察”的关系。先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全从观察生活中得来。再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作笔记)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做笔记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从另一个角度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的立论更加完整,写法上又前后呼应。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它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文风朴实,语言精练,对中学生读书有指导作用。

 

作者首先摆出了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然后作者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顺势指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接着以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为例,倡导正确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为避免误会,作者进一步解释了“不求甚解”的含义,说明“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接着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这样才会开卷有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谈读书,培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谈读书整体把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