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平行志愿特点,准确定位找准高校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D(或E)等志愿,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举例而言,如果第一志愿里设有A、B、C、D(E)四(五)个平行校志愿,考生依次填报后,录取时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D和E院校投档。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学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报的第二位置而受到B学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报B学校的考生一样竞争,达到投档线就可以顺利投档。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
目前,全国有一些省市实行不同形式的平行志愿。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完全平行志愿、混合模式、批次中的批次。
完全平行志愿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平行志愿。目前江苏、上海等省市实施的是这种方式。
完全平行志愿的特点是每个批次都有平行志愿,而且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对于每个批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一个志愿是平行志愿。
混合模式是一种不彻底的平行志愿,也称为部分平行志愿。目前实施的有安徽、北京、辽宁等省市。混合模式的特点是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有平行志愿的批次中的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
而“批次中的批次”称为平行志愿有些勉强。目前实施的省市有天津市,辽宁省。在这种模式中,同批次中的学校又被分为A,B两个批次。这个模式相对比较繁琐。
平行志愿填报实际上存在很多风险,有专家指出,最大的风险来自录取高校的投档比例。现在不少学校的调档比例为120%,某考生若被提档也存在着最终没有被录取的风险。同时,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平行志愿并没有更多地增加他们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因为在以往以“志愿优先”的原则填报中,大多数考生追求“稳”,因此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会报清华、北大,但是实施了平行志愿后,那些“跳跳脚”就能够到好学校的学生会选择“试一试”,因此,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想填报好学校还是有些风险的。
平行志愿是按照考生的分数依次投档,因此考生了解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位置),对准确填报志愿十分重要,因此必须了解本省5分一档或1分一档线。具体定位的方法包括:
名次定位法。根据自己的成绩,了解在整个考生中的位置。首先确定自己重点考虑填报的批次,其次考虑在这一批次中,自己能被哪些学校录取。按照2008年的招生情况看,在所有考生中,位列前21%者,被一本院校录取的概率最大;在所有考生中位列22%—56%者,被二本院校录取的概率最大;在所有考生中位列56%—84%者,被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概率最大。
举例来说,某考生在某区县的模拟考试排名为前10%,而这一区县的教育质量在全市为中等,那么,考生可以推论自己在全市的排名为前10%,由此定位重点考虑一本,选择录取分数位于一本高校中游的学校。
比例定位法。根据自己在所在中学的排名(平时成绩+多次模拟考试成绩),对照往年该校相同情况考生报考学校情况,决定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虽然2009年与去年相比,考生数减少,但是,总体录取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各校被各批次录取的学生比例与往年大致相当,学校往年的各批次录取比例,对于确定今年的报考重点,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往年与自己相同情况考生被录取的学校,也可以作为自己填报学校的参照。
分析专业发展态势,结合兴趣配置志愿
平行志愿填报增加了选择空间,但选择志愿依然应该在自己的实力范围内,注意自己的学校兴趣和专业兴趣,并按学校兴趣和专业兴趣配置志愿。
拿学校兴趣来说: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列出自己最想进的学校、比较想进的学校、一般想进的学校、可以进的学校等,来考虑自己的平行志愿组合。
拿专业兴趣来说:考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列出自己喜欢专业在相关高校开设情况,并结合该校的办学地点、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列出自己的志愿选择。事实上,平行志愿填报可以较好地发展考生的专业兴趣。比如,某考生喜欢英语专业,他完全可以以这一专业兴趣为线索,列出开设这一专业的上海高校,分析自己的实力与高校的对应的情况,由此把这些学校作为自己的平行志愿。
冲、稳、守、保统筹搭配
填好平行志愿,必须做好各志愿间的搭配。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4个学校志愿间大致可以有以下搭配方式:A志愿——“冲”;B志愿——“稳”;C志愿——“守”;D志愿——“保”。
由于实施部分平行志愿省份考生的第一志愿不平行,因此,第一志愿的填报仍然要慎重,“冲”得太厉害会增高自己第一志愿录取的风险,而对于第二志愿的三所平行学校也要适当拉开档次。因为,平行志愿中的学校理论上是没有顺序的,但实际录取时,对于同一种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先后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因此,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把最理想的学校放在前面,第三所学校最好选择把握最大的学校。
A志愿“冲”。指如果考试发挥得好,有一定希望被录取的学校。是否选择“冲”,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冲”的风险,主要为被退档的风险,如果求稳,应该放弃“冲”的打算;二是自己学习发展趋势,如果下降,应该放弃“冲”的打算。
B志愿“稳”。指如果正常发挥,有很大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当A志愿投档未进时,表明自己的考分离开自己的预期理想有一定差距,因此B志愿应该追求稳。
C志愿“守”。指高考发挥不太理想,未能投档到A志愿、B志愿,希望能被下一平行志愿录取,守住自己高考的最低梦想。
D志愿“保”。指在综合考虑高考发挥、其他考生走向因素情况下,选择一所自己在发挥最不理想,全面考虑其他考生走向之后,可以保底的学校。不同考生保底的院校各有不同,有的考生可能选择录取分数处于中下层次的高校;有的考生可能选择往年录取分数一直为一本线、二本线的学校;还有的考生可以选择往年接受加分投档和降分录取的学校。
根据对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的分析,各志愿学校之间的梯队,最好为9—10分。对于这样的搭配方式,我们会发现,如果某位考生把自己“最稳”能上的学校放在D志愿是不可取的,存在其他考生走向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报考失败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