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考试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要讲技巧和方法,既要体现要点又要系统概括。下面是我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浓缩要点法。到了期末,时间非常紧张,面对这样的问题,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对每一个单元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可抓住四大要点:(1)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2)被迫签订的条约(3)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这些要点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各个单元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分类,全部要点就可以得到浓缩。
二、以点开花法。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他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复习到民主革命时期救国救民的方法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复习到农民起义时,就可以联系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一些措施。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法。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复习时,要求学生必须抓住范围之内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和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成面呢?
比如: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左宗棠、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连线列表法。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显得简单又明了,如:中国近代的物质文明之最:
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交通工具 轮船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中国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五、分析探究法。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记一些历史的时间和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个问题,某一段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价。现在考试,除了反复练习过的题,学生答起来比较容易外,其他课外的材料阅读题,学生就无处下手。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准确确定这段材料属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或什么人物,再把它放在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中去审视去分析,让材料与事件,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阅读题就游刃而解了。
六、强化记忆法。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方法加以巩固。复习巩固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1)10分钟记忆法。上课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教师检查。(2)竞赛记忆法。教师提出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不要太多,让全班学生进行比赛,边写边记,教师再逐个收卷。(3)模拟测试法。平时题量适宜,难易适中,随时进行抽改(4)补考激励法。对个别学生在考试时,成绩不好的同学,可给一段时间刚考过的测试卷再做,再记,一周后,用原卷去测,多数同学从中就会获得成就感,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种办法很适于补差工作。
复习,对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好坏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复习好,考出好成绩都是每位教师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