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地理 >> 九年级上学期 >> 地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正文

 

[组图]文 科 综 合 试 题

查询地九年上末的详细结果

注重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座号等内容填写(涂)准确。

2.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6页)为选择题,70分;第Ⅱ卷(7—14页)为非选择题,80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准噶尔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柴达木盆地 D.云贵高原

2.中国与俄罗斯相比,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A.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 B.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淄博的小明写信给北京的小红,介绍淄博的情况。信中非凡提到,他的家乡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居所在地。据此并结合图1,完成3-4题:

3.小明的家乡所在区(县)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以下小明对淄博的介绍错误的是

A.地处山东省中部 B.胶济铁路线纵贯南北

C.是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D.春季时常出现沙尘天气

5.图2是亚欧大陆部分区域土地资源分布图,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是

A.耕地、林地、

B.林地、地、耕地

C.地、耕地、林地

D.地、林地、耕地

6.关于京津唐地区和沪宁杭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都比较优越

B.能源都比较充足

C.钢铁工业都靠近广阔的市场

D.海陆运输条件都比较便利

7.下列地区和农作物的搭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是

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油菜

B.松嫩平原——甜菜、冬小麦、大豆

C.华北平原——春小麦、苹果、花生

D.江汉平原——油菜、棉花、甘蔗

8.图3是某区域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B.王镇地处山脊部位

C.刘家位于王镇的西北方向 D.图示区域属于丘陵地形

读4,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a、b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国首都比b国首都纬度高

B.两国所跨经度都属于东经范围

C. a国位于西半球,b国位于东半球

D.a国时间比b国早

10.下列有关a、b两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国均属于岛国

B.a国地处大西洋西岸,b国地处太平洋西岸

C.a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国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b国石油资源非常贫乏

11.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最远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图5人物写此书的目的是

A.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介绍西方教育思想

D.宣传西方“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

13.鲁中晨报社、淄博电视台等组织了重走长征路,跨越青藏高原“圆梦之旅”大型采访活动。 与长征和西藏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红军强渡大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D.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5.图6所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指

A.辽沈战争

B.平津战争

C.淮海战争

D.渡江战争

16.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7.西方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尽相同,美国的途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解放战争

C.王朝统一战争 D.社会改良运动

18.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19.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0.美苏冷战开始于

A.杜鲁门公布要遏制共产主义

B.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

C.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D.“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

21.下列中共一大的代表,对淄博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是①李达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22.淄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7年12月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地点在

A.黑铁山 B.马鞍山

C.大荒地 D.南麻镇

2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0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年主题是

A.健康·维权 B.绿色消费 C.科学消费 D.消费与环境

  24.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2020)》,这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B.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C.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D.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5.2005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心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②村容整洁 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④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⑤治理民主、乡风文明 ⑥治理科学、村风文明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①②⑤

26.初中生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学校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坏了教学楼的落地玻璃。第二天,又故意损坏街头磁卡电话。对何某的行为熟悉正确的是

①何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治理处罚法》 ②何某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违反学校纪律,应受批评 ③何某故意损坏磁卡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治理处罚 ④违纪行为如不及时改正,轻易发展成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当前,某些煤矿矿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安全生产,导致矿难发生,造成矿工伤亡。这些矿主严重侵害了矿工的

A.劳动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 D.获得劳动报酬权

28.公民享有通信自由权利。如今,手机作为现代通信工具,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有人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发送淫秽、欺侮、恐吓信息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少烦恼。2006年3月1日实施的《治安治理处罚法》将这些行为列入治安治理处罚的范围。这表明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在法律规定和答应的范围内 ③公民行使权利要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至此,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税种在历史上消失。下列对我国税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B.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我国税收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

D.我国税收主要用于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30.中学生小明和小强在放学路上看到一歹徒正在持刀抢劫,他们应该选择的最好办法是

A.拨打“110”报警 B.勇敢地冲上去实施正当防卫

C.高声呼喊,吓跑歹徒 D.假装什么也没看见,赶紧离开

31.洪战辉,用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是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除了帮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治病外,还要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从洪战辉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公民享有的权利有

①受教育的权利 ②劳动的权利 ③赡养扶助父母的权利 ④荣誉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B.金属工具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工业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封建制国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4.分析图7,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③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④“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35.2005年10月13日至16日,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第十三届世界瓷砖大会,在淄博市中国科技陶瓷城举行,成为淄博乃至山东省展示城市形象和“三个文明”建设的窗口。这一大型活动的举办充分说明

①文化建设是我市的中心工作 ②我市的文化建设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③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④我市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淄博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得分

评卷人

36.(12分)读图8、图9,完成下列各题:

(1)图8中①是 河,

②是 岛。(2分)

(2)图9是A、B、C三地的气候资料。请将A、B、C三地与甲、乙、丙三种气候资料对应连线:(3分)

甲 A

乙 B

丙 C

(3)A、D两地同处于赤道地区,气候特征却有明显差异:A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D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分)

(4)图8所示区域90%以上的人口是 (人种);本区多数国家最突出的经济特点是 。(2分)

(5)图8所示区域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分)

得分

评卷人

37.(8分)读图10,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B、C三条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填字母代号并写出山脉名称,1分)

(2)图中E省的简称是 ,该省储量最丰富的能源是 ,该能源外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3分)

(3)图中D河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上、中、下游)河段;中游流经的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河床产生的影响是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该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得分

评卷人

3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

西 方 主 要 国 家( 组 织 )

美 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所占世界 %

34.88

15.85

4.56

1993年所占世界 %

27.08

27.17

18.23

材料二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三 不结盟运动会议会场

乔冠华开怀大笑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何变化?(2分)

(2)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6分)

得分

评卷人

39.(14分)2006年是中共八大召开50周年和“文化大革命”结束30周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列举“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三例。

(3)对比中共八大和“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当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得分

评卷人

40.(12分)

材料一:2005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项活动,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2005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在全社会掀起了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新高潮。

材料二:2006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有关法律知识回答:

(1)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弘扬宪法精神?(6分)

(2)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请简要谈一下你的理由。(4分)

(3)淄博市某电视台为了做好宪法的宣传工作,拟向全市征集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请你为该电视台设计几条公益广告。(至少两条,2分)

41.(8分)

在学校进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初三(1)班的同学们就下面生活中的两个镜头展开了热烈讨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生活镜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镜头一:(4分)

镜头二:(4分)

42.(16分)

材料一: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二:2006年1月9日至11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并向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要害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8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科技创新,要害在人才”的熟悉。(4分)

你认为青少年应怎样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地九年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文 科 综 合 试 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 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中考地理黄冈 人教版
    初三地理复习世界地理习题集
    初三地理模拟试卷
    初中地理升学考试模拟题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卷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中考地理世界地理东南亚练习
    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中考地理“一诊”练习题
    中考地理七年级下复习(二)附答案 湘教…
    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四
    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初三地理题
    中考地理 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二
    地理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网络
    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中考地理综合测试
    地理中考试卷
    初二地理会考模拟试卷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试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卷
    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地理试题
    初三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第二次测试-测…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地理试卷
    徐州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同步复习
    初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枣庄地区初中地理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枣庄地区初中地理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初中中国地理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初三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中考试卷
    初三地理练习题
    中考地理学业考试练习题(1)
    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地理试卷
    中考地理中考模拟题一 湘教版
    中考地理结业考试
    农业生产活动拓展练习
    西亚
    中亚
    南亚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地理上期期中试题
    地理试题
    中考文科综合--地理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地理试题
    初中学业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初中学业统一考试地理试题
    盐城市中考综合卷地理
    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模拟试卷
    初中地理学业考查模拟试卷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下册练习
    湘教版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与强化练习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中考地理复习(四) 八年级下册
    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预测试题
    江西地理试卷
    天文知识竞赛试卷
    九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分类练习习题
    中考地理总复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检测题
    拉丁美洲
    枣庄地区初中地理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枣庄地区初中地理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初三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上)地理半期测试题
    九年级地理复习练习题
    “地球和地图”读图题练习
    八年级地理中考综合复习题(二)
    初三地理复习东南亚配套练习
    地理中考模拟试卷
    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地理试卷
    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欧洲西部
    九年级地理亚洲单元检测综合练习题2
    中考地理模拟试卷3
    八年级地理中考综合复习题
    中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4)
    中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东南亚
    东亚
    东 亚
    世界的国家和区域划分
    大洋洲
    初中地理结业会考模拟试卷
    初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中考地理考试试题
    八年级地理中考综合复习题(四)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北非
    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综合题
    初中地理第一册目标评价实验综合测验…
    世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
    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
    世界地形气候和自然带
    南极洲
    初三补考地理试题
    欧洲东部和北亚
    北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