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的红军将领
离开家乡后,蔡会文在武汉找到了党组织,被党组织安排在北伐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当年秋,蔡会文随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并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几年革命斗争的考验,使蔡会文迅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红军干部。1930年7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扩编为红一军团。由于蔡会文的杰出才能,他和罗荣桓一起,由毛泽东亲自提议,由支队政委破格提拔为军政委,担任红三军政委。此时的蔡会文,年仅22岁。他和军长黄公略一道,领导部队积极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回剿”斗争,与兄弟部队一道,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阴谋。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这不仅是对黄公略的赞许,也是对蔡会文和红三军全体将士的高度评价! 1932年10月为了巩固中央苏区的西翼,加强湘赣苏区军事领导力量,中央军委派蔡会文和肖克来到湘赣苏区工作。蔡会文任湘赣省军区总指挥、总政委兼红八军政委,主持湘赣苏区的军事工作,肖克任红八军军长。当时,敌人已经完成了对湘赣苏区第四次“围剿”的部署,兵力达12万人,而湘赣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总计1万多人,敌强我弱,形势异常严峻。为了粉碎敌人阴谋,蔡会文果断决定避敌锋芒,率部队转移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遂、万、泰山区,对部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训。此举使部队的军事技术和战斗力空前提高。然后,蔡会文和他的战友们一道,灵活运用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在一系列的战斗中连连告捷。在遂川雩田圩,击溃敌十八师之一旅;莲花浯塘战斗,击溃敌六十三师的1个团。尤其是1933年5月的茶陵九渡冲和莲花棠战斗,击败敌六十三师的4个团,消灭其大部,俘虏2000多人,击毙敌副旅长,又连续击溃增援之敌十九、六十二师,缴获了3个师的大部分武器辎重和一部无线电台,获得了湘赣苏区空前未有的胜利,从而粉碎了敌人对湘赣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如果说,在中央苏区工作,蔡会文是一帆风顺的话,那么在湘赣苏区期间则是厄运不断。正当蔡会文施展身手准备大展宏图时,来自自己队伍内部的打击和迫害接踵而来。当时“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已占据统治地位。中央红军和中央根据地的缔造者毛泽东被剥夺了红军领导职务。在湘赣苏区,这种“左”倾错误路线被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所利用,从而使斗争更加复杂化。蔡会文刚来湘赣时,怀有个人野心的省委副书记刘士杰,便拉拢蔡会文,企图搞垮省委书记王首道,自己取而代之。蔡会文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坚决抵制了“左”倾路线错误的军事指挥。从此,蔡会文便成为他们攫取权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当湘赣省委被中央苏区局错误改组后,蔡会文也被免去省军区政委职务。九渡冲大捷后,敌人制造了莲花浯塘血案,血腥屠杀浯塘当地群众106人。这给刘士杰、陈洪时一伙制造了口实,说“蔡会文放弃胜仗不打打败仗”,“浯塘血案”是蔡会文“右倾机会主义地动摇”造成的后果,强迫蔡会文写检查,作检讨。以后,刘士杰多次向中央局汇报,诬告蔡会文“不会打仗”,要求派个懂军事的同志来湘赣工作。1933年10月,蔡会文被迫辞去红八军(红十七师)政委职务,回省军区专门从事地方武装的领导工作。蔡会文调离主力红军后,省军区便开始了对他批判。1933年11月湘赣省第三次党代会后,有人更提出不要打“死老虎”(指原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要打“活老虎”,又对蔡会文进行了无情打击,残酷斗争。刘士杰一伙更是欲置蔡会文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企图从蔡会文的家庭出身上打开缺口。这年的秋天,刘士杰派出一支武装小分队专程赶到数百里外的攸县凉江,将蔡会文的老母亲捉到永新关押数月。为了不连累儿子,老人趁人不备,跳入滚滚东去的禾水河。这一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在蔡会文心目中,母亲是位对子女关怀备至的慈母。她虽然是富有家庭的主妇,但并不刻薄,待人不乏善良,周围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