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安倍晋三曾在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说时称,“使用核武器不违背宪法”,“(拥有)原子弹在宪法上不成为问题”,“使用远程弹道导弹在宪法上也不是问题”⋯⋯这一系列表演得到了日本“鹰派”和右翼势力的拍手喝彩。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便对其赞不绝口,称其“不愧是岸信介的后代”。
此外,“国家利益优先”是安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标榜的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明显带有岸信介的“鹰派强国论”色彩。他力主修改宪法,实行集体自卫权,主张改变日本的战败国形象——既不受“和平宪法”的束缚,也不背历史包袱。就连他自己都承认:“相比较而言,我继承外祖父的DNA要比父亲的多。”安倍强硬的“维护国家利益”的鹰派姿态,迎合了一部分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他在日本国民中的支持率“水涨船高”。与过去自民党总裁上台主要靠资历、业绩和派系实力相比,安倍在仕途上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手法:靠敏感话题赢得媒体好感—媒体报道增多—知名度提高—民意调查排名攀升—党内各派争坐他的“顺风车”—赢得党内多数支持—竞选总裁取胜。
“鹰派”言论成了安倍晋三成名的重要“秘诀”。几年来,他的言论越激烈,支持率就越高。于是他干脆说:“只管叫我鹰派好了,我毫不介意!”
“鹰派”理论让邻国不安
安倍晋三的“鹰派强国论”,以及他在很多方面的做法,让邻国尤其是中国深感不安。
安倍一直都在为甲级战犯辩解。他的个人网站上赫然写着:“我认为,甲级战犯不能被称为战争罪人。”他曾多次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进行辩解。他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这是首相的责任。下任首相当然要继续参拜。”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召集几位前首相共同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安倍竟出面指责河野:“作为议长没有权力对外交指手画脚。”8月31日,即安倍正式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的前一天,他还在演讲中辩解说,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牌位“没有问题”。2005年10月31日,在担任官房长官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安倍说:“我和小泉首相一样,都以一个日本国民、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参拜过靖国神社。今后我的信念也不会改变。”他还提出了“参拜靖国神社有理”论,坚决支持参拜的立场。今年2月14日,安倍晋三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宣称:“在国内法上,甲级战犯不是罪犯。”他说:“是东京审判判处了7人死刑。我们国家并没有自主地审判他们。因此,在日本,不能说他们是罪犯。”他曾在《致美丽的祖国》一书中写道,二战以来,日本既没有能攻击别国的远程导弹,也没有哪位领导人下达过侵犯别国的命令,因此,参拜靖国神社并不代表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此外,安倍晋三攻击中韩借历史问题“干涉日本内政”。他还暗中大力支持日本教科书清扫“自虐史观”,宣称“没有南京 大屠杀”及慰安妇等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安倍晋三坚持“以台制华”。岸信介是日本台湾帮的开山鼻祖。1957年6月2日,他上台仅3个月,就访问了台湾,与蒋介石签署“共同声明”,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他屡次表示:“对日本的安全来说,不使朝鲜和台湾落入共产党之手是绝对必要的。”1960年,岸信介不顾国内外的反对,与美国签署新的《日美安保条约》,协防台湾。安倍晋三继承了岸信介“以台制华”的政治理念,并素与日本“台湾帮”关系密切。他是“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的重要成员。该组织目前是日本国会最大的跨党派亲台组织和日本对台政治交往的主渠道。
2004年3月,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安倍晋三,在东京发表演说,“祝福陈水扁再次当选”,又说“像李登辉这样了解日本的‘卓越领袖’,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当年12月,在安倍晋三等人的活动下,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允许李登辉访日。2006年7月,安倍晋三在非正式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时称,美国和日本不会坐视并容忍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如果日本周边的形势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日本可以向美军提供支援⋯⋯中国的崛起让日本在经济上受益良多的同时,日本人在容忍还是遏制中国的战略思量中,最终选择了后者。这是美日共同声明释放的最明确的信号。”
对华态度最近变得很微妙
在对中国外交上,安倍曾主张日本应该主动出击,而非一味地由中国出招,日本只忙于招架。他认为,中日之间不只是靖国神社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国的“威胁”和“反日影响”不要继续扩大。另外,在东海油气田争端上,他表示,不惜以武力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即将到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晋三的对华言论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