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仲康 >> 正文

 

[图文]古代日食二三事:让天文官丢脑袋 阻止战争

了预报的话,也是侥幸说对,因为全食带恰好落在两国交战的战场上。

李淳风知天不惧命预报日食

中华民族的天文历法在唐代取得了长足进步,历法、观测仪器、天象记录等方面都出现了总结性或突破性的成果。李淳风就是那时涌现出的奇人。

唐代初年,国家行用《戊寅元历》,25岁的李淳风对这部历法做了仔细研究,发现它存在缺陷,于是上书朝廷,指出《戊寅元历》的多处失误,提出修改方案。唐太宗李世民很开明,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选派他入太史局任职。

李淳风综合前人许多历法的优点,又融入自己的新见解,编成一部全新的历法。他对自己的新历法充满信心。一年,他按自己的历法计算某月初一将出现日食,而按照旧历书,这天是没有日食的。他把自己算出的日食发生、结束的精确时刻上报到朝廷。既然太史丞预报,李世民不能不理,于是到了这天,他半信半疑地率领众官赶到殿前,准备好救护仪式。

快到李淳风说的时间了,天上圆圆的太阳还是毫无动静。李世民不高兴地说:“如果日食不出现,你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李淳风却毫不惧怕地说:“圣上,如果没有日食,我甘愿受死。”李淳风在地上插一根木棍,影子投射到墙上,他在墙上的影子边划了一条标记,说:“圣上请看,等到日光再走半指,照到这里时,日食就出现了。”果然,过一小会儿,天上的太阳开始被一个黑影侵入,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于是百官下拜祈祷,锣声、鼓声响成一片。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决定改用李淳风的历法,并将其命名为《麟德历》。

此故事见于唐代刘餗所著的《隋唐嘉话》。正因为李淳风编撰的历法精密,他有这份自信,才敢冒风险预报这次前人漏报的日食。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能预报了,说明人们已经知道它是自然现象,为什么还要搞救护仪式?这反映了在人们认识提高的同时,封建体制和传统意识的相对顽固和滞后性。到明末和清朝,这个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按传统观念,日食是上天的警告,统治者必须举行仪式救护;另一方面,天文学家对日、月、地的运行已了解得很透彻,日月食已能精确预报,说明它们与地上的人、事没关系。比如到清朝,虽然仍有庞大的司天机构,历法和天文仪器的精密度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天文官对政治的影响却大大降低了,除了历法颁布仍是皇家的大事外,朝廷对天象的关注只剩下象征意义而已。王玉民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仲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古代日食二三事:让天文官丢脑袋 阻止战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