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爱萍 >> 正文

 

张爱萍:从遵义到大渡河

桥保险索,一把一千多人甩在江北岸做了我军的俘虏。吴奇伟两个师的覆灭,是我军长征以来获得的首次大胜,轰动了全国,震破了云贵川敌人的狗胆。我军斗志更加奋发。部队换了好枪,补充了弹药、物资,战士们喜气洋洋地说:
      “还是打中央军过瘾,送来的都是好枪!”
      “这是毛主席运动战的灵验啊!”
      在鸭溪,我们三军团举行了隆重的大会,庆祝娄山关与遵义两次大捷。各连出墙报,编快板,赋诗作歌,颂扬长征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最大胜利,颂扬毛主席战略方针的胜利。
      这时候,我们都不由得回想起遵义会议以前的情况: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者在军事上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构筑堡垒阵地,单纯防御军事路线,在苏区的边境地区构筑堡垒阵地,说什么“坚守防御”,“全线出击”,“两个拳头打人”,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单纯防御,使这次反“围剿”遭到了失败。而在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又实行退却逃跑。在前堵后追的敌人面前,不是积极地寻求战机歼灭敌人,而是“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我军不管走或驻,处处受制于敌,每天都被“狗”咬着。加之“大搬家”,机关臃肿,辎重笨重,拖拖拉拉,走也走不动,打也打不好。再看一下回师遵义以来的情形,真是走的利索,打的痛快。两下对比,越发体会到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直逼贵阳城,巧渡北盘江
      我军回师遵义所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迫使敌人再不敢像以前那样轻举妄动。在乌江以北,我军取得了休整的机会。之后曾几次主动寻敌作战,敌则小心避让,在乌江到贵阳地区和滇黔边境加筑工事,谨慎防守。这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寻求歼敌机会,我军乃于3月中旬,再度西进,占仁怀,经茅台,三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地区。蒋介石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调川、滇、黔军阀和薛岳部,在长江沿岸设置防线。并在滇、黔边境加筑碉堡,构成封锁线,企图围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可是,待敌人调动部署将成之际,我军又突然折回,再经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然后乘黔北、黔中和黔东广大地区敌军空虚,经枫香坝强渡乌江,主力直趋贵阳方向前进。除留九军团于乌江北牵制敌人外,另以一支小部队东向佯攻瓮安、黄平,佯作东进湖南的姿态。
      这种神出鬼没的突然行动, 不仅反川、黔军阀和薛岳等部抛在后面,而且又一次使蒋匪帮手忙脚乱。他们判断我军一是乘虚攻贵阳,一是东进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师。我军主力沿途虚张声势,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标语。蒋介石 此时正坐镇贵阳督战,贵阳城又只有一个团,急得他丧魂失魄,一面急令云南军阀龙云火速增援贵阳,一面又急调薛岳和湖南军阀部队布防在东丝堵截。
      我军主力马不停蹄,人不歇步,星夜向贵阳急进。贵阳城里日夜赶修碉堡,构筑工事。贵阳附近的土豪劣绅,也纷纷逃向贵阳“保险”。
      由于乌江以南敌人主力甚少,我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即逼近了贵阳城下。当我军达到了调动云南敌人的主要目的后,除以一小部队佯作进攻贵阳姿态外,而主力则从贵阳附近突然转向西南,西向云南急进。于是,又把所有的国民党反动军队甩在后面了。我军不费一弹人滇的大门便被打开了。后来知道:毛主席部署这次战役时就说过:“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敌人果然听从安排。
      我军向西急进中,所向无敌,连克定番(惠水)、长顺(长寨)、广顺(今属长顺县)、紫云等县,抢渡了北盘江,打通了进入云南的道路。
      北盘江位于黔西南。两岸是主耸入云的峭壁,主要通道有关岭县属募役的铁索桥,为滇黔公路必经之处。红三军团为全军渡江右翼先遣部队。为迷惑敌人,军团首长命令第十三团,伪装敌军,沿途不进行政治宣传,不打土豪,先军团主力一天出发,巧夺募役铁索
      我们第十一团占领广顺的第二天夜晚,接到军团首长电令:第十三团伪装占领铁索桥的计划难 实现,决定改由关岭以南贞丰附近渡江,令我团以强行军速度,于后天十二点前占贞丰之白层渡口,并架设浮。沿途经过彝民地区,要切实遵守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拂晓前星星还象数不尽的小灯满挂天空,我们便火速踏上了弯曲不平的山路。虽说四月里的破晓还有些寒气,然而每个人都者得汗流浃背。天亮以后,战士用歌声驱赶着疲劳。翻山越岭,涉水爬崖,180里的强行军,英勇的红军指战员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战士。下午四点多钟,进入了彝民区,我们在一个村边停下小憩。
      彝民开始不了解我们往山上跑。经过向导的呼喊和我们宣传解释,有的才转回来。一个腰挎利刃,头缠青布 的彝民青年,爽快而热情地自动为我们带路,并用手比划说,到北盘江还有一百三、四十里路,中间还要翻两座大山。
      我们担心不能按时到达,督促部队加快行军速度。政治鼓动工作,也更加活跃起来。黄昏前,我们翻上了一座大山。带路的彝民告诉我们,下了山就是王司令的地区了。王司令是这个地区彝民的头人,从此地到北盘江,都属他管辖,手下有几百条枪。他和王家烈的人是对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爱萍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张爱萍:从遵义到大渡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