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人们了解周遭的世界。”(储信艳)
马克·扎克伯格自述创业过程
“我就是想做很酷的东西”
哈佛是我真正大展拳脚的地方。我的专业是心理学,但是我选修了一堆计算机学的课程。我做了一个称为“课程速配”的东西,就是让学生们能够看到什么人选了同一门课程。我觉得这很酷。在2003年至2004年,也就是我的大学二年级,我弄了不少这种东西。在哈佛,我觉得没有一个全校学生的在线目录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于是我就在2004年开创了“脸谱”(Facebook)网站。一开始只在哈佛校内,后来我们收到了外校学生的邮件,也要求加入,于是我打算和几个朋友把整个暑假的时间都花在这个网站上面。
我有几个朋友在帕洛阿图市工作。我觉得这是个很酷很有意思的地方,于是我们转租了一间公寓开始做“脸谱”,公寓的月租85美元。我们当时没打算做生意,也不懂怎么做生意。我不关心是否会成为一个首席执行官,也没想过要开公司,就是想做很酷的东西。在帕洛阿图市,我碰到了很多聪明人。我见到了贝宝的合伙人PeterThiel,他给我们一些资金。他同我们分享了很多见识,这让我们完成了巨大的转型,最终可以雇用这些聪明的工程师。如果我们没有来到加利福尼亚,我们永远做不到现在的事情。
至于学校……我记得在2004年春天,比尔·盖茨来到哈佛做演讲。盖茨说:“如果哪天微软垮台了,我就回到哈佛来。”所以,当我们在帕洛阿图市的第一个暑假结束的时候,我与朋友们坐下来讨论说:“我们可以回到学校,或者从Thiel那里拿钱,看看这个东西会怎么样。”我们选择了后者。
从那以后,所有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都选择不回学校。但是我想说,如果哪天“脸谱”垮台了,我将会考虑回到哈佛。
(储信艳)
■小传
扎克伯格生于1984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大。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是个电脑神童。1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之后,很多业内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包括微软公司。但是扎克伯格却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在哈佛,主修心理学的他仍然痴迷电脑。2004年他创办“脸谱”(Facebook)网站,风靡美国校园。
■关键词
Facebook网站与中国的网上校友录相似,主要用于注册用户联系同班同学、同校校友等。学生们登记入会时会提供他们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
他们用Facebook随时掌握要好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的朋友,以及和只有一面之缘、“永远”不会碰面讲话的人,或甚至根本不认识的人(也许只是喜欢对方贴出来的照片)交朋友。
使用者除了通过网站结识朋友,也在这里寻找派对消息,或者毫无意识地翻阅别人的数据。
Facebook辟有许多免费的在线社群,供人闲聊朋友的八卦和自己的兴趣、分享照片、谈情说爱。
短短两年的时间,“脸谱”已经发展成互联网世界里最忙的网站之一,用户达到1300万,成为了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在英国的大学校园里也非常流行。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