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说:“现在我的倾向又入了一个新时期,我想在学问里头,得到一些滋润物,把我已枯的生命,灌溉扶持起来,或许能又一个新的发现,或许有一天我要叫着,我从前的观念是错了! “唉:杀杀杀!耳边只听得这种声音!人为什么这样狞恶?为什么这样残忍?为什么啊?我不能去设想了!……”
杨开慧天性善良,有菩萨心肠,对后来革命的残酷性接受不了,再加上她沉湎于个人感情生活,因此我说她是“小资情调”,似乎也不为过。
我倒不认为杨会反对革命,那也不至于。只是她想自身与革命拉开一定距离而已,并且对陶醉于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毛,她并没有决裂和一刀两断的意思。她爱的是毛这个人,不管他干什么,她照样爱他。
毛1927年搞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之后,三年间只给杨写过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得了“足疾”,这也引起了杨的无限挂念。1928年10月杨开慧写下《偶感》,就提到此事:“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
综上所述,我有一种感觉,在接连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杨开慧日益重视个人生活,同时也是养育孩子艰难需要扶助的原因,迫切希望毛能留存她的身边,而毛对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远远超过对爱人和家庭的留恋,所以不可能依从杨的意愿,整天围着老婆孩子团团转。
这就是毛与杨和不和谐之处。也许不少网友会注意到:男人对孩子和家庭的向往与依恋,一般不像女人那样强烈,相反不少男人都相当淡然,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往往“找不到感觉”。而女人呢,在感情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常常会出现“不思进取”的倾向,无论是学业还是思想上,都可能如此。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后,不少女人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甚至对自己的男人也慢慢失去了柔情与耐心(在这方面,杨开慧是个例外,这或许与毛长时间不在身边有关系,真要是天天在一起了,反而不会这般思念,相反倒会产生厌烦情绪呢)。
无论怎么讲,毛泽东毕竟是一代伟人,是个干大事业的历史人物,想用婚姻家庭限制住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自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爱人,只不过爱人、孩子和家庭、亲情之类,在他心目中不可能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尽管可能时不时会有短暂的“反弹”,但通常都会处于“低迷”状态。通常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在革命和斗争和其他事业方面用得愈多,也就不可避免地难以顾及到老婆、孩子了。
对此,杨后来也许已经心如明镜,但还是舍他不下,因为她“小资情调”异常严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