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电子学家陈芳允,海洋物理学家赫崇本等。
第三,坚持教师不脱离科学研究的原则,强调教师必须边教书边搞研究。他指出:“大学聘请教师,不但要问所习的专门学科,且须顾及已发表的研究工作及其价值。”
第四,重视对外科学交流。吴有训虽然倡导学术独立,但他决不自我封闭,相反,他极力促进科学的交流。1935年7月,现代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应邀来华,在华期间曾应叶、吴之邀,在清华逗留两天,做了关于正电子问题的演讲;此外,吴有训亦重视国内校际及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他本人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外校兼过课,也组织过学生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参观学习。
吴有训还积极推动恢复研究院和留学考试,亲自参加研究院的教学指导,并主持留美入学考试,大批优秀青年学子因此而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此外,他还积极地推动创办清华金属研究所,进行应用基础和工业开发方面的研究。
付出就会有回报,吴有训于194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向往光明1945年8月,吴有训又一次回到母校,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之职。在中央大学的二年,吴有训极力排除各方面、特别是来自政治方面的干扰,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使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蒸蒸日上,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拥护和爱戴。但他也因实施民主办学和保护进步学生的作法,而一直承受着当局从各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最终于1947年底,借赴墨西哥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之机,滞留美国讲学访问。
在美国,吴有训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处从事短期访问和科学研究工作,一边收集科学最新进展的资料,一边密切关注着国内的时局。此时,他通过亲身经历,对腐败的国民党政权已不再存有任何幻想。1948年中旬,吴有训悄然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他先坚决地辞去了中大校长之职,然后千方百计地摆脱了国民党高官利诱和裹胁去台的威逼,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由南京转移到上海。一边在交通大学任兼职教授,一边积极地参与地下党的组织的联系各界知名人士联合抵制去台的活动,直到迎来上海的解放,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解放初期,吴有训一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着自己的贡献。之后,因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草创伊始,亟需有威望有经验的科学家担任领导工作,吴有训奉调赴京,并于1950年12月,被正式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开始,直到1977年逝世,吴有训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27年,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奉献给了这项事业,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自己生命中的再次辉煌。
1950年6月底,吴有训作为中国科学院访德代表团团长,出访东德,参加纪念德国科学院成立250周年大会。在会上,吴有训以代表站立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的身份发表演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会后,吴有训率科学院代表团顺访了波兰的华沙,然后又奉科学院之命,转赴布达佩斯参加第一届匈牙利数学会议。这次对外交流活动是中国科学院最早的国际科学交流与合作活动,结交了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科学界的许多朋友,扩大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影响,为日后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筹划建立东北分院科学院在1950年5月曾派出以竺可桢副院长为团长的代表团,赴东北考察在当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可能性,并提出过一个报告,但这项工作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中断。1951年,吴有训率团再赴东北。在东北考察了一个多月,从沈阳到长春、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与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地接触。于1951年10月成立东北分院筹备处,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的初步方案。1952年8月,东北分院正式成立。
兢兢业业尽职守1951年2月,吴有训担任了新成立的科学院建筑委员会主席。在吴有训的主持下,该委员会于1952年2月制定了暂行规程,将科学院的基建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并提出一系列科学院本部及各研究所的永久基地轮廓和建设设计方案的原则等。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为:科学院应选在靠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地方。从此时开始,中国科学院以中关村为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科学院于1955年成立了学部,吴有训出任物理学数学化学部主任,领导数、理、化、天文等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工作中,他特别关心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林兰英、王守武、陈能宽、孙湘、黄量、王天眷等科学家归国之初,他不但亲自接见,向他们介绍国内的情况,而且细致地为他们做工作安排,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等,使他们很快就愉快地投入了工作之中。此外,吴有训对国内培养出来的青年科学工作者更是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十年代出色的年轻科学家,如于敏、章综等人,吴有训都很熟悉并时常关心他们的情况。
1965年,新中国取得一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年的11月,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了专门的成果鉴定会。会上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研究结果已经足以证明合成工作圆满完成,应尽快向全世界公布这项成果。但也有人不同意这样做,理由是有关证据还不充分,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只占少数。作为鉴定主持人之一的吴有训认为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